近日,永康市种子管理部门将今年征集到的39份具有当地特色的古老、名优、稀有农作物种质资源样本寄送浙江省农科院,用于入圃保存。至此,永康市全面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任务。
建“微信群”促普查
种质资源普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普查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奉献的牺牲精神。根据农业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今年永康市被列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县(市、区)。
为全面完成普查任务,自参加4月份在杭举办的省培训大会后,永康市农林局就成立了由粮油、蔬菜、特产、林技等专业的首席专家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永康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小组,同时设立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制定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普查与征集行动的目标和方向。
根据实施方案,明确普查行动的实施期为2017年4月-12月,并将各个阶段的进度和任务要求进行细化,明确目标,开展普查与征集工作,共征集到各种地方品种、野生近缘植物20-30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及时有效地掌握普查工作动态,普查小组建立“永康市种质资源普查”微信群,普查员将调查中了解到的品种信息、获悉的线索及时发到群里,不仅让大家掌握动态信息,方便交流、沟通,而且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重复,大大推动了普查工作的开展。
集思广益找资源
普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普查人员迎难而上,集思广益寻找品种资源。6月2日,永康召开了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座谈会,除种质资源普查人员、各乡镇(街道)农技人员和相关专业线的人员外,还邀请一些已退休的农技人员、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民等前来参加,了解全市的物种资源分布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源信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前仓镇、唐先镇、花街镇作为普查的重点镇。
为了更加全面掌握传统老品种的资源信息,普查小组先后在唐先、前仓、花街等重点镇召开普查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发动群众提供线索,并聘请王哲仁、周连溪、颜根长、郎世瑶等退休农技员、老农科员担任普查员。座谈会上,各乡镇的农技人员、老农民热烈讨论,提供了可能存在的种质资源线索。
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普查人员掌握了许多有价值的品种信息,并征集到30多种区域内的老品种种质资源,如“永康方山柿”“五指岩生姜”“方岩红橘”等。
打好普查收官战
历时8个多月,足迹遍布全市大部分乡镇,走访上百位老农,经过普查小组的努力,到7月底,永康市就征集到了41个老品种的种质资源,同时对每一个种质资源进行拍照、定位,做好标记,后经省农科院蔬菜所专家初选,最后确认39个品种的种质资源符合这次普查与收集行动的要求。目前,39个品种的种质资源已寄送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提前并超额完成了普查与征集任务。
成其仓 胡长安 支新中
普查人员在查看白皮丝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