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做好农村垃圾分类,要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

  □孔朝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垃圾处置要彻底,分类减量是前提。近年来,围绕“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总体目标,我省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分类处理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全省27901个建制村,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已基本覆盖,分类处理覆盖近40%建制村。
  一些地方通过积极探索与创新,初步破解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难”问题。一是多种模式破解终端处理难。通过因地制宜采用机器快速成肥、太阳能沤肥、厌氧发酵、垃圾发电、制作环保酵素等模式,破解了分类垃圾的出路问题。二是采用“两分法”破解分类难。以金华市为代表,采用“可烂”“不可烂”通俗易懂且符合农村实际的分类方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分类准确性。三是“农村物业”破解农村保洁难。安吉县开展物业保洁进乡村、农村环境管理交由企业来负责,取得了良好效果。四是垃圾贴上“身份证”破解监督及评比难。杭州余杭区、龙游县等地运用二维码实现源头可追溯,便于评比及倒查监督。五是《村规民约》破解改变乱丢乱扔垃圾陋习难。农村不少人有乱丢乱扔垃圾及废弃物的陋习,各地探索《村规民约》互相监督机制,逐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垃圾分类事关民生,事关人民对良好生活环境的美好追求。接下来,我们要充分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行以乡镇(街道)为主体的区域性农村垃圾资源化处理,实现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综合利用。重点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做到精准分类。切实抓好前端农户分类精准化,培养农民的自觉分类意识和良好习惯,逐步实现垃圾正确分类和源头减量。
  二是着力加强回收利用。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参与农村物资回收业务,制定完善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有关配套政策。鼓励出台地方性政策措施,扶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着力强化设施建设。根据县域垃圾治理规划,合理布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站点,保证站点覆盖范围最优化,设施设备效益最大化。城镇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容量宽裕的,可优先利用城镇处理设施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逐步改造或停用农村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收集场所和设施。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及环卫机具水平,逐步普及密闭分类运输车辆。
  四是着力提升处置技术。科学选择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成熟可靠且经济实用的终端处理工艺。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方式,推行微生物发酵快速成肥机器、太阳能沤肥房、环保酵素制作、沼气处理、无害化填埋、无污染热解及焚烧发电等方式,积极开发利用垃圾处理新技术、新工艺。
  五是着力加强运行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运行是一项公益事业,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鼓励探索有利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收费机制和财政奖补机制,研究促进垃圾减量、鼓励垃圾分类的收费方案。
  作者单位: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