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农企

工资涨到了250元一天,采茶工却依旧难招

绍兴茶企练好内功巧应对

  “涨价70元/天,最高250元/天!”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若耶村的“东方茶业”今年给本地采茶工人涨了工资,但“涨工资”的诱惑似乎没有起到多大效果。“今天下雨,来采茶的人还多一些,有70多个。到了晴天,估计只有30来人了。”“东方茶业”负责人钱宝良说,他的茶园共有300亩,至少需要100个采茶工连续采摘1个月。
  3月底,正值春茶采摘期。这几天气温升高,芽头就长得快了,招不到足够的采茶工,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嫩茶叶变老茶叶。面对采茶工难招这个老问题,柯桥区的茶企正在积极寻找办法。
外地招聘解燃眉之急
  最近几年,采茶工的工资可谓节节攀升,从四五十元到上百元,如今不少甚至超过了200元/天,或者更高。“在高工资的吸引下,采茶工的热情其实还是渐长的,来应聘的人有所增多。”柯桥区“玉龙茶业”总经理李汉兴说,“但对茶园来说,采茶工是越多越好,因为在这个季节,茶叶生长很快,每天都在发芽,而且叶小的时候采下来品相更好。”为了更大程度地利用茶园周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玉龙茶业”专门安排了接送采茶工的专车。
  不过,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多,能利用的闲散劳动力并不多,不少茶企把招工目光投向了外地。
  春节前,“舜源茶业”负责人祝永江已经在安徽的多个人力资源市场发布了招聘广告,招到了80名采茶工人,目前已到岗,3月24日开始采摘。对于外地员工,祝永江给出的待遇是工资100元/天,包吃包住,还报销来回车费。当然对工人也有条件限制,要求年龄在55周岁以下,会熟练采茶,能在茶园连续工作20天以上。“本地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老年人年纪大又不安全,不如去外地招聘省事。”祝永江说。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刁学刚说,这也是省内大部分茶园解决招工难题的主要方式之一,丽水甚至还有专门帮忙招募临时采茶工的中介机构。
“分批采摘”缓解人工短缺
“这几天正是柯桥区的采茶旺季,按照每亩茶园至少配1个采茶工计算,除去现有劳动力,采茶工至少还缺1万人。”柯桥区农林局茶叶专家金银永表示。
  但对于春茶采摘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除了从“人”的因素上想办法,也有茶企在茶园上动脑筋,“玉龙茶业”就想出了“分批采摘”的方式,用时间差来缓解人工短缺。
  “我们一般都是提前介入,对不同茶园的茶树分期修剪,让茶树分期发芽。”李汉兴介绍,他把500亩茶园分成3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小茶园,分别在1月25日、1月30日、2月5日进行修剪,如今第一批修剪的茶树已经抽芽,第二批、第三批还在生长中。“新芽长得快,不及时采摘的话,茶叶会变差,价格自然得下跌,到最后就成了没有价值的大叶子。”李汉兴说,在采茶工短缺的情况下,控制茶叶分批发芽,进行分批采摘,也能避免不少损失。
“机器换人”降低用工数量
  “我们这万亩茶园,每天只需500人左右就能满足春茶采摘的需求。”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种植中心总监吕闰强说,如果按照传统的采茶方式,1万亩茶园,每天至少需要3000名采茶工,也只能基本满足需要。
  吕闰强说,“御茶村”之所以基本不缺采茶工,得益于公司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主要以机采为主,且机采的茶园面积在不断扩大,“就目前来说,整个茶园里手工采茶面积不到1000亩。”“早期的名优茶,对茶形有特殊要求,目前的机采技术尚不能达到,短期内仍旧需要人工采摘。”所以,前年开始,“御茶村”也到河南、安徽等地招临时工,同时,也提高了本地采茶农民的待遇。
  吕闰强表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采茶工短缺的问题,必须走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的道路,实行“机器换人”,破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机采的应用还要从茶园基础培育上做起,“培养一个适用机采的茶园大约需要两到三年,要进行定型修剪,比如茶叶树冠的高度、茶梗的粗细等等。”
  吕润强说,在“御茶村”,茶叶的采摘、炒青、烘青、制作等工序大多采用机械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用工数量。据了解,“御茶村”拥有全自动蒸青茶生产流水线6条,碾茶生产线6条,烘青生产流水线4条,年产能力150吨的10万级无菌茶粉生产车间(抹茶和绿茶粉)1座,龙井茶生产、制作工场1座。
徐潇青 马钦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