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补生
目前,一些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土地流转难。这个问题如何解决?3月24日,山西平遥万亩农田生产托管启动,给出了答案。成立农业生产托管联盟,由晨雨集团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不仅无须土地流转就为60多个村的农民增收吃了一颗“定心丸”,更为当地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农业生产托管联盟的出现,是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取得的新成果。通过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托管,可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既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又有效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这就需要像晨雨集团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同时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方面,积极组织,提供全方位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立体工程,农业生产托管即为主要措施之一。采取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农业生产托管形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等“保姆式”“菜单式”服务,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对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乡村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要让广大农民、广袤农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对旧的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经营模式予以改变。怎样改变?谁来改变?农业生产托管联盟的出现,既作出了回答,也体现了担当。农业生产托管的直接作用是注入新活力、推广新技术、培养新农民,终极效应则是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
目前,一些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撂荒、粗放式生产经营等问题。倘若这些地方有农业生产托管联盟,能够有组织地代替农民去管理土地并进行生产,那耕地资源就会得到更有效利用,种地收益就能得到最大程度保障,同时也使不喜爱和不擅长种地的农村劳动力心甘情愿地把土地托管出去,进而心无旁骛地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已在多个省发展得风生水起。只要给予应有重视、必要扶持、合理引导,定会有效激活主体、要素、市场,也必将力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乃至乡村振兴。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