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这将是我第七年来参加种博会。每次来都能看到很多优良的蔬菜、瓜果新品种,我会把这些品种带回去进行推广,这对我们县的蔬菜和水果产业发展大有帮助。”海盐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敖成光对于即将开幕的浙江种博会很是期待。
敖成光告诉记者,浙江种博会是我省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种业博览会,每次来自己都能取到“经”。“展会上展出的品种不但多,而且都是经过试验筛选出来的推荐品种,产量有保障。”敖成光说,比如“金比特”和“拿比特”西瓜,就是2010年他来参加浙江种博会后,开始在海盐进行推广的,现在已成为当地小型西瓜的主推品种,全县种植面积有300亩,亩产量在2000公斤以上。这两个品种口感好,品质优,经济效益高。“首次来参加浙江种博会时,我们县只有40多个经营主体来参观,而去年有70多个经营主体前来参观,很多大户主动报名,抢着要来呢!”敖成光告诉记者,这几年,浙江种博会上展出的东西越来越多,不光有瓜菜品种,还有不少好的农业机械和设施,今年他就特别想看看水肥一体化设施,希望可以把先进的技术学回去,在当地进行推广,解决农业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种业是农业科技的核心,一个好的品种能对产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浙江种博会就给我们学习了解优良品种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金华市婺城区农技站副站长王伟平这样说。王伟平告诉记者,每年种博会召开时,他都会带着当地的经营主体去勿忘农基地参观。“现场参观直观感强,比如去年展会上,大家品尝到不用蒸煮、可以直接食用的鲜食玉米后,农户们很认可,都表示要回去试种。”王伟平说。
不光是基层农技人员为浙江种博会“点赞”,农业院校的师生也是浙江种博会的常客。“种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讲堂,可以让我的学生走出课堂,对种业科技、设施农业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说起自己和浙江种博会的故事,杭州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老师曾洪学很有感触。“每年我都会带两个班的学生到展会上参观,通过实地观看,学生们可以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生物学、农学等方面知识。”曾洪学说。
曾洪学认为,农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参观浙江种博会后,我的学生对投身农业的热情更高了,不少学生对种业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好多毕业生已在省农科院、勿忘农集团等单位从事工厂化育苗研究工作。”曾洪学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