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山市历时7个多月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任务全面完成,一批珍稀、濒危农作物种质资源得到征集保存。
据介绍,2017年江山市被列为第三次农作物普查与征集行动实施县。通过200多天的努力,共征集到农作物种质资源23份,其中珍稀资源2份,分别是“仙霞山稻”和“阳桃”(别名野生猕猴桃);濒危资源1份“野大豆”;地方特色资源5份,分别是“廿八都山药”“华塔早”(蜜柑)“廿八都薏米”“新塘边荸荠”和“廿八都白豆蔻”;普通资源15份。目前,这些征集到的种质资源样本已全部报送省农科院保存。
据介绍,在普查过程中,普查人员先后走访了江山9个乡镇(街道)、21个村和30多个自然村,行程超1万公里;查阅《江山县志》、历年气象资料、人口变迁史等历史档案超800万字;走访老专家、老农技员、老农民近400人次。由于江山市山多地少,大多古老种质资源生长在山高林茂的深山峡谷中,海拔高、路途远,普查人员需扛着普查工具跋山涉水,才能完成实地普查任务。“通过这次普查与征集,基本摸清了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并征集到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珍稀濒危种质资源。下一步,对已收集的20多份种质资源将进行深度鉴定评价,从而挖掘一批有价值的种质新基因,创制一批绿色生态、品质优良、高抗广适、营养安全的特色新种质,为加快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江山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毛慧娟 毛小伟
江山部分珍稀农作物种质资源
仙霞山稻
作物名称:旱稻
品种名称:仙霞山稻
别名:山糯稻
来源及分布:该品种资源是江山古老的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自民国初期当地就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江山南部大峦口、周村、定村和东南部的张村、双溪口等沿仙霞山脉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区种植,属籼型糯稻品种,现种植面积5000多亩,是较为珍稀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之一。
特征特性:植株较高,株型较散,叶色较淡,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株高138厘米左右,主茎总叶片数12.6叶左右,穗长20厘米左右,总粒数110粒左右,结实率73%,千粒重22.7克,谷壳棕褐色,种皮和米为白色,稻米糯性,米质优、营养价值高,全生育期160天。抗逆性强,种植过程靠露水生长,整个生育期不治虫、施肥少、无灌溉。
开发利用价值:加工成稻米,是酿酒、包粽、煮粥的上好材料。近年来当地农业企业相继投资开发,进行规模化种植开发,生产的稻米深受消费者青睐。
阳桃
作物名称:猕猴桃
品种名称:阳桃
别名:野生猕猴桃
来源及分布:分布在江山市东南部海拔400米以上的定村、周村、白石等山村,均以野生状态零星生长,存量少,种植面积分散,属本地珍稀农作物种质资源之一,近年来采收较难。
特征特性:花期为5-6月,果熟期为9-10月,果子较小,呈园柱体,果皮表面有短绒毛,果内淡绿色,具有抗病、抗虫、抗旱、耐寒、耐热、耐涝、耐贫瘠等优点。
开发利用价值:其根、茎是防癌抗癌的名贵中药之一,也是猕猴桃繁育的优质砧木材料。
野大豆
作物名称:野大豆
品种名称:野大豆
来源及分布:分布在江山市凤林镇、双塔街道等地的沟坎边,纯野生状态,面积无法统计,属濒危资源。
特征特性: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茎缠绕、细弱,豆荚疏生,黄褐色,长硬毛。叶为羽状复叶,具3小叶。荚果狭长圆形或镰刀形,两侧稍扁,长7-23毫米,宽4-5毫米;种子长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或稍扁,长2.5-4毫米,直径1.8-2.5毫米,黑褐色,是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植物。具有抗病、抗虫、抗旱、耐热、耐贫瘠等优点。
开发利用价值:该资源是大豆育种优质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