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温州前列的乐清市,今年上半年又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38宗,成交金额966万元,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自2011年乐清市率先在柳市镇“破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设立温州首家由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的政府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和多种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规范产权流转交易方式,紧紧抓牢“设立、流转、运营”3个端口,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017年,乐清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线上公开交易6宗,成交金额471.9万元;实行按股分红的村有51个,涉及资金共计1.88亿元。”7月3日,乐清市农业局经管站站长陈永告诉记者,自2017年6月乐清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分类指导、分类试点,发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我们计划于今年10月底完成试点工作,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制度支撑。”陈永说。
乐清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蹄疾步稳的背后,是该市多年来持续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奠定的坚实基础。近些年来,为破解村级财务“白条入账”顽疾,乐清市抓住村级财务管理“牛鼻子”,推行“村账镇代理”,并于2014年出台“村档乡管”等特色做法,有效遏制了“白条入账”现象的蔓延,并顺利通过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的创建。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8日,又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活动。经地毯式、拉网式的自查自纠、督查整改,全市911个村的财务报账情况(除按规定可使用自制凭证外),如今已全部改为正规票据,专项整治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