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种业

文成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取得成效

新征集31份古老珍稀特色种质资源

  文成县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摸清了种质资源家底,截至目前,已新征集31份古老、珍稀、特色的种质资源。
  根据《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去年文成县全面开展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第三次普查和收集行动。该县成立了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同时落实普查经费,协调、指导各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县农业局牵头组建了普查工作组,成立了以县农业局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乡镇老农科员、部分经验丰富老农民等为主的专业普查队伍。针对普查与征集行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指导。在普查工作中,通过查阅县志、档案,走访老农、退休农技人员等,认真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和征集工作,做到特有资源不缺项,重要资源不遗漏,信息采集详尽,数据填报真实,样本征集具有典型和代表性,保质保量完成普查和收集任务。
  目前,文成县基本摸清了种质资源家底,查清了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影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查清了粮经饲等作物地方品种的分布、特性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信息,征集了一批古老、珍稀、具地方特色的种质资源,共31份。经初步查对,这31份种质资源均为以前未曾收集过的新资源。其中抢救性地征集到“火炭桃”“酒糟糯(水稻)”和“满江红(小麦)”等3份珍稀、濒危种质资源;9份地方特色名优资源,分别为“糯米山药”“瓠瓜梨”“文成瓠瓜”“九月黄(大豆)”“文成红柿”“垟井芥”“文成米豆”“白花胡枝子”和“锦鸡儿”;3份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分别为野生黑籽薏苡、野生橄榄和白花败酱。
  农业生产由于周期长,见效慢,人们往往对种质资源保护缺少必要的认识。在普查中,普查人员发现,目前全县种质资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许多珍稀的地方老品种濒临消失,如古老地方品种“酒糟糯”目前在周壤镇等乡镇只有极少数农户种植;“火炭桃”在南田镇只发现尚存一棵,而且可能是全县仅存的一棵;“满江红(小麦)”在珊溪、巨屿等地也仅有极少数农户种植。这些古老的地方品种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很快会在人们视野中消失。在这次普查与征集行动中,普查人员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了人们对保护种质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陈小央 郑小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