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抗台救灾,我们在行动

省农业厅抗台救灾技术指导组奔赴一线指导

  •   □本报记者 李军 杨凌紫
      本报讯 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给我省温台等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12日,省农业厅立即派出由种子、粮油、农机、植保、蔬菜、水果等领域农技专家组成的两个抗台救灾技术指导组,分别赴温州、台州了解灾情,走访慰问受灾农户,实地指导救灾工作。
      12日下午,指导组来到苍南县的灵溪、马站等农业重点乡镇,查看作物受灾和设施受损情况,详细询问救灾中存在的困难和相关技术需求,提供支持服务。
      在灵溪镇浦口村,一眼望去,大片的早稻基本都已倒伏。“‘玛莉亚’登陆后,我的300余亩早稻全部倒伏,难以收获。”种粮大户杨业兰愁容满面。他告诉记者,所幸他投了农业保险,能获得一些赔付。眼下,他正在尽力做好稻田的清沟排水工作。“还要抓紧收割倒伏的早稻,为晚稻播种做好准备。”一旁的指导组专家向杨业兰建议。
      苍南兴达蔬菜专业合作社,100多亩快要成熟的甜玉米全部倒伏,且茎秆已被拦腰斩断。除少数成熟果穗能抢收回来,70%以上的未成熟果穗,只能和秸秆一起作饲料用。马站丰魁四季柚专业合作社,30亩四季柚果树,落果率达70%以上。马站镇蒲城社区的上千亩葡萄,棚架棚膜受损严重,刚进入采摘期的葡萄果粒受创,预计损失40%……记者在跟随指导组走访中发现,受“玛莉亚”强风暴雨影响,马站镇农业整体受灾严重。
      平阳县的早稻、葡萄、柑橘等,也在这次台风中损失较大。13日上午,记者随指导组来到该县萧江、水头、海西等镇的早稻种植基地。在海西镇的温州市新丰种子有限公司良种繁育基地看到,4500余亩早稻不同程度遭受水淹、倒伏。公司负责人王纪森告诉记者:“这次台风风大、雨大,早稻损失很大,不能再当种子来用,倒伏的不少稻穗已开始发芽。”
      相比温州,台州市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小,但仍有部分地区遭灾。在温岭市箬横镇东浦农场十一大队,记者感受到了强劲的风力,农场内16排简易大棚的薄膜被全部刮起。“这里距海边只有1公里路,风力十分强。虽然农业部门反复提醒做好防范,但为防刚播下的秧苗被雨淋,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拆除大棚薄膜,没想到造成了20多万元的损失。”农场负责人朱国聪一脸愁容。针对受灾情况,专家们提醒他,要尽快将倒塌的蔬菜、水果棚架扶起,减少损失,及时修复、更换破损的棚膜,避免秧苗被雨淋。此外,要尽快清理好沟渠,保证排水畅通,严防强降水淹没基地。
      路桥区慧民家庭农场,部分大棚薄膜同样被台风损坏。但幸运的是,由于农场排水系统完善,火龙果、葡萄等时鲜水果完好。“前段时间路桥下了大暴雨,这几天因为台风又下雨,但现在农场里没有一点积水哩。”农场负责人曹仁福告诉记者,幸亏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周到,铺设了排水沟、管、渠等。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为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我省各地农业部门正迅速行动,积极投身防灾救灾工作。截至12日下午4时,全省共组织救灾服务组(专家组)610个、农技人员4911人深入一线指导救灾,发送田间管理技术资料39064份,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发布指导服务信息628万条。
    省农业厅抗台救灾技术指导组在苍南县马站镇查看四季柚受灾情况,指导救灾工作。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