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曜清 文/摄
本报讯 “一个镇有这么大面积的莲藕种植,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少见。”7月18日,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举行的中国莲藕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生蔬菜专家和行业相关人士发出了如此赞叹。短短十年间,王江泾镇的莲藕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如今已经有近3万亩的种植面积,被冠以“中国田藕之乡”的美称,整个秀洲的莲藕种植面积已达到4万多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形容夏日西湖荷花的诗句用到秀洲身上也毫不为过。据了解,包括王江泾镇在内的秀洲区莲藕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低洼田湿地的特殊地形加上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等自然因素,非常有利于莲藕种植,目前已成为国内莲藕主产区之一。
“我们当地与莲藕有关的古地名不少,明代许恂如在《秀洲百咏》中提到了一个古地名‘莲泗荡’,就位于现在的王江泾镇民主村及油车港镇境内,是古太湖的遗存。”秀洲区农经局经作站站长倪龙凤介绍,“秀洲正式把莲藕作为农业产业发展是从2009年开始的。王江泾镇、油车港镇等秀洲北部地区有16万亩低洼田,常年处于水淹状态,刚好可以规模化发展莲藕种植产业。”
据了解,当地莲藕种植品种分为菜藕、籽莲和花莲。菜藕有早熟的“漂花”“鄂莲3号”,中晚熟的“鄂莲5号”“鄂莲6号”“红山荞”,晚熟的“花奇莲藕”“雪莲藕”;籽莲主要有太空籽莲,花莲主要是泡茶的香水莲花黄花种、紫花种、粉红花种及纯观赏型的花莲和黄莲等。当地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形成了藕(稻)田多模式套养鱼类增收增效的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比如藕鳖、藕黑鱼、藕泥鳅等。据倪龙凤介绍,近几年各类套养模式面积不断扩大。种养结合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每亩净增收益可达2000-7000元不等。
多模式套养鱼类增收增效的生态种养结合模式不仅让藕农增收,对莲藕品质也有较大改善。嘉兴市农科院院长程旺大表示,通过对比试验发现,藕鱼种养结合后,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都较好,尤其是对磷的去除效果明显,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而且鱼类的活动可以保持泥塘通透,同时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可为莲藕的生长提供营养,因此有利于提高莲藕产品的营养品质。不同的套养模式下,莲藕的粗蛋白、氨基酸、淀粉含量较单纯种藕有所提升。
据介绍,2015年嘉兴对莲藕品种结构进行调整,加上莲藕贮存技术和种植技术的提升,延长了莲藕的上市期,提早了新藕的采收期,实现了莲藕价格翻倍增长,从而增加了藕农的收入。加上挖藕机等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同时通过科学密植提高藕种利用率,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减少肥药支出,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与此同时,当地企业先后开发了藕粉、藕汁、莲籽露、荷叶茶、藕粉丝、糖藕、荷叶精油等产品,大大延伸了莲藕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
据省水生蔬菜专业协会会长寿森炎介绍,目前浙江主要以莲藕为主向籽莲、花莲并举发展,从单一种植向种养结合的方向发展,从经济效益为主转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方位发展。全省形成了几个莲藕块状种植带,其中藕莲以秀洲、余杭、吴兴、义乌为主,籽莲以建德、龙游、武义、莲都、秀洲为主。目前全省莲藕产业发展正以绿色优质高效增产为目标,结合优化生态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广应用精细化、机械化种植技术,莲藕产业风生水起。
特殊的低洼田湿地地形让王江泾镇得以规模化发展以莲藕为代表的水生蔬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