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青砖黛瓦的仿古四合院,一位年轻人静坐在院子里的池塘边,做着一份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活计——活字印刷。
“我没其它爱好,就爱国学和书法,只有书法和雕刻让我快乐。”这个年轻人叫叶永来,在这里做仿古活字印刷已3个多月了,他的目标是刻完所有的汉字,做一套完整的木活字印刷工具。
将所有汉字制成字模
在这里的每一天,叶永来都过着重复单调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在写字、刻字和试着用活字印刷一些小样。他将工作地点放在户外的池塘边。“吹着自然风,看着池塘里游动的鱼儿,没有人打扰,沉浸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是我喜欢的状态。”
叶永来有一部《康熙字典》,字典里有47035个字,他就按照字典,把字逐一刻在木质字模上。字模用的木头是棠梨木,“和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的底板大致相当,字模最好用梓木,但现在梓木比较难找,棠梨木也是上品。我按照字典的排列方式将这些字模排列好,以后要用的时候方便找。”叶永来说,据统计目前一共有汉字7万个左右,他的目标就是将所有的汉字都做成活字印刷的字模。
活字印刷底板制作的第一步是在棠梨木的字模上写字。棠梨木被切割成一个个小字模,叶永来对着镜子在上面写下宋体字。“我写的字都是反的,这样印出来就是正的。”他每天要对着字典大约写1000个字,有很多生僻字他不认识。“刻一个学一个,争取在活字印刷模板完工时把所有的汉字都学会。”
在字模上写好字后,下一步就是用刻刀在字模上刻出阳文,叶永来每天要刻一百多个字。“一刀一刀,力度深浅都不一样,对我来说,刻刀发出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
每天下午,叶永来还要试着用古法做活字印刷:将雕刻好的字模按照文章有序排列,再把墨水用水稀释,把调好的墨汁均匀地刷在底板上,再铺上宣纸。叶永来用刷子在纸上来回刷着,一张类似于古体书的印纸就在眼前了。
“这就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木活字印刷术,我完全按照古法在操作。”叶永来说。
从小喜欢美术和书法
叶永来出生在杭州建德的一个古村里。“村子里有很多老屋,我就出生在一座清朝初年建的老房子里。”
叶永来的爷爷做过私塾先生,他从小由爷爷带大,别的孩子学拼音字母的时候,他学的是《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别的孩子拿铅笔,他拿的是毛笔。不仅如此,爷爷还要求他守礼法。“比如,吃不言睡不语,比如节日的礼数,都要求我严格执行。”
从小到大,叶永来都是村里书法最好的一个,但也是喜欢独处的一个。“我感觉和他们都玩不来,他们喜欢玩动漫追明星,而我只喜欢美术和书法。”
2011年,叶永来被西南大学美术专业录取,主攻书法和版画。在大学里,叶永来依旧喜欢独处,“我朋友不多,他们都觉得我怪怪的,我也试着去改变,但尝试下来并不快乐,所以就坚持做自己了。”
毕业后,叶永来选择回到浙江。“打小爷爷就叫我不要忘记故乡,在外面没有在家乡好。”
叶永来换过很多工作,但始终不能适应。后来,叶永来认识了衢州的一位朋友,愿意给他提供场地并给予生活补贴,帮助他实现愿望。“不把木活字印刷弄好我是不会走的,我要像纪晓岚编《四库全书》那样专注地做这件事情。”
想找个理解自己的妻子
叶永来只谈过一次恋爱。“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她找我可能是欣赏我的书法和版画吧。”女孩是重庆人,毕业时要求叶永来留在重庆,但叶永来还是选择了回乡。“舍不得那个善良的女孩,但我更眷念家乡。”“和我结婚的女孩是要写入我家家谱的,结婚的那天,我也会种一棵万年青,这个仪式肯定是不能免的。”叶永来说,他想找个能理解自己的终身伴侣。
叶永来说,自己很感谢资助他的朋友,没有工资不要紧,自己喜欢就行。
于晓 文/摄
叶永来在整理字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