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传承古法造纸的小村庄

  双手夹紧特制的竹帘,浸入纸浆中,缓缓捞起,上下左右晃动均匀,竹帘上便有了一层薄薄的纸浆沉淀,将其倒扣在木板上,一片湿纸就形成了。这便是“造纸术”的重要步骤:荡料入帘。也叫“抄纸”。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松阳县安民乡李坑村,这个被大山环绕的小村庄里,传承了三百多年。“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造纸。”古法造纸手艺人周兆荣说,李坑村村民曾以造纸为生,日子过得比种田滋润。造出来的纸张,除了用于书写,还可以用于制作灯笼、鞭炮的引线、雨伞、窗纸等,产品远销温州、江西、福建等地。
  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传统的手艺逐渐被机械制造取代。“现在会造纸的人不多了。”周兆荣是村里为数不多还留有旧手艺和全套造纸工具的人。他也是周家造纸技艺的第十三代传人。“祖祖辈辈都在做这个东西,我们不想把它抛弃。”周兆荣的女儿周芳娣觉得,村里都没人会造纸了,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她谋划着建立一个“古法造纸体验坊”,让这项老手艺“重出江湖”。
  如今的李坑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国家4A级景区箬寮原始林,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民宿村”,游客络绎不绝。正在李坑村游玩的嘉兴游客宓女士,拿起竹帘体验了一把“抄纸”,连连感慨:“终于见到了书本上的造纸术,很神奇。”
  周芳娣想着,要是用古法纸做一些文创产品,或者让游客体验造纸技艺,将自己亲手做的古法纸带回家,或许会有市场,甚至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丁施昊 邱建平 徐健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