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创业

专注茶业15载 品牌价值超亿元

这个茶人不简单

  •   □本报记者 朱传忠
      15年来,他专注一片茶叶:建茶叶基地,设研发加工中心,全国开56家门店,年销售西湖龙井15吨;
      15年来,他参与西湖龙井行业标准制定,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咖对话活动;
      15年来,他带领“顶峰茶业”打响品牌,产品荣获浙江名牌产品和杭州名牌产品称号,品牌价值达1.72亿元。
      他就是杭州顶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飞,一个子承父业、在茶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新时代茶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农业创业大有可为。
    一种情怀
      大多数家庭都不希望跳出农门的子女回来重操旧业,胡飞父亲也不例外。来自开化的胡飞2003年大学毕业,父亲希望儿子去考公务员或者去大企业当白领。因为种茶卖茶太苦了。
      这种苦,胡飞从小就有体会。为了包10元一包的茶叶,全家人经常一包就是一个通宵;为了打开销路,父亲和姐姐经常背着几十斤重的茶叶参加展销会;为了多卖一点茶叶,父亲晚上赶回开化进货,次日返回位于杭州莫干山路上的店里。可全家辛苦一年,挣到的钱却不多。
      在上海大公司干了一年销售后,从小在茶园长大的胡飞,还是割舍不下对茶的那份情缘。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父亲终于同意他自主创业。
      当时,父亲经营的这家20平方米小店代理的几款西湖龙井俏销。“何不自立门户销售西湖龙井呢?”胡飞大胆的想法与父亲不谋而合。于是,父子俩一起去找西湖龙井品牌茶企商谈。几年后,公司在西湖茶场村建起了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
      依托西湖龙井这块金字招牌,“顶峰茶业”快速发展成为集茶叶种植、炒制、加工、销售和技术研发为一体的企业。十多年间,公司先后在全国开设了56家门店,被评为全国茶业百强企业,并受邀成为西湖龙井茶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在2018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百强榜单中,顶峰茶业品牌价值1.72亿元。
    一颗匠心
      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品牌和标准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美誉度的最佳载体。而要做好标准,就需要有工匠精神,永远保持一颗匠人之心。胡飞介绍,绿茶品性鲜嫩、娇贵,每一片叶子,都要从源头上严格把控。比如公司收购的毛茶因产区、批次不同会有细微的差别,公司就请特级品茶师进行合理拼茶,让生产出来的西湖龙井色、香、味、形达到最佳。又如收购的毛茶水分在8%左右,尽管含量达到行业标准,但公司精加工之后还要再烘干,把水分控制在5%以下,确保香气更浓郁、口感更滋润,保存时间更长久。这些流程的规范实施,确保了公司产品标准远高于行业标准,同时也给公司带来了意外惊喜。
      2016年,杭州市有关部门召集西湖龙井茶企开会,动员大家参与G20杭州峰会茶叶供应商的招投标工作。开完会回家,胡飞就跟家人说,这个事他想去试试。最后,凭着过硬的品质,“顶峰茶业”这家当时在市场上知名度并不高的茶企成功入选。
      胡飞告诉记者,他们提供的峰会用茶的茶青,全部采用龙井群体种。“这个老品种比较抗寒,茶园的选择也很有讲究,我们在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选择了30多亩茶山,每个茶园面积仅三四亩,分布零散。每个小茶园周边都有小森林,土壤必须是透气的沙砾土,茶树的生长环境接近野生。只有用这样的茶青制成的春茶,才会有一股回味无穷的野茶芬芳。再经过筛选、摊晾、三道手工炒制,最后才制成上等的春茶。”
      用心做好茶,确保提供的西湖龙井茶每一片都是过硬的。正是胡飞对茶的那份执着与挚爱,“顶峰茶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茶叶品牌一步步成为我省茶叶的知名品牌。
    一种责任
      作为杭州市政协委员的胡飞,这段时间一直在各地乡村调研,并撰写了《农业龙头企业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调研报告。他认为,农业龙头企业比茶农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在农业领域也可以秉承“术业有专攻”的理念,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让一部分具有农业资源和技术的农民回归农业生产环节,而龙头企业则在流通环节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和社会责任,实现优势互补。只有共同把农产品做好了,农民收入高了,土地价值和劳作价值真正得到提升,农民才会真正把心安定下来做匠人。“‘顶峰茶业’已将这种理念付诸于行动。”胡飞表示,“顶峰茶业”把在西湖龙井和其他六大茶系品牌营销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径山茶上,创立顶峰径山茶品牌,通过现有的门店和全国六大茶系合作商的营销网络,将径山茶全面推向海内外市场。
      胡飞介绍,径山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他们在品牌营销和提升产品附加值上已进行了3年探索,销量逐年增加,中高端消费群体的认同度不断增强。“我们不光要看到茶叶作为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要看到它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承担的文化媒介的作用。除了抓好生产加工,我们还要致力于品牌推广和文化推广,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完成‘茶饮料’到‘茶生活’的转变,使茶叶产生更多的附加值,从而使整个行业及其从业人员,乃至整个茶叶消费群体都从中受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