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为什么小鸡最后都会被老鹰捉住吗?因为在游戏中,决定胜负的根本不是鸡或鹰,而在于各方对待规则的态度。
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也是一样。在“老鹰捉小鸡”游戏里面,母鸡总是将“只要能活下去就可以、尽可能活得久一些”视为最高目标,而且认为只有自己是最能干的,小鸡是弱小的,因此,要充当小鸡的保护伞,所以它的行为注定是:定命于生存,致力于保护,行为于被动,疲惫于牵挂。这种行为的最终结果是劳而无功。因此,母鸡的悲剧全在于它自身。
小鸡被严格地要求紧随母鸡,是被母鸡拖着走的,它们也都只有一个想法:求得母鸡的保护,紧跟母鸡。因此,小鸡的行为必然是:定命于躲避,致力于跟从。这种做法,使得小鸡疲于奔命,失败显而易见。
而老鹰则不同,它定命于致胜,着力于破规,行为于主动。所以,老鹰的成功是早晚的事情。
大家看今天有多少企业老板正扮演着母鸡的角色?他们认为只要活下去就可以,不断地“保护”手下的短处,事必躬亲。企业里还有多少员工在扮演小鸡的角色?人家怎么干他也怎么干,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总是认为,只要在公司里不是最差,不会第一个死掉就可以了。而老鹰一般不是游戏一开始马上就去捉小鸡,他们往往先晃荡晃荡,伺机下手。其实这个工作就是研究行情,其目的是打破母鸡与小鸡形成的规则,这样整个游戏将被他操控。
定命、模仿、跟随是鸡失败的根本因素。因为鹰的创新,使其战胜了鸡;因为鸡的被动,使它们最终失败。决定胜败,最终在于他选择的是创新还是得过且过。
(摘自《经理人》 鲁柏祥/文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