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冬种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来年农业生产全局。近日,省农业厅发布《关于2018年冬种生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加大政策扶持,保护和调动农民冬种生产积极性;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冬种旱粮,加快冬闲田季节性流转,拓展冬季农业休闲功能,提高冬种覆盖率;加大冬季适用品种推广,加强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挖掘冬季农业开发潜力,高质量高标准打好冬种生产攻坚战。
为切实抓好今年冬种生产,《意见》明确,我省继续实行规模种粮补贴,对全年稻麦复种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每亩补贴100元,对一季旱粮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主体,继续每亩补贴125元;对在“三园”地间作套种同一旱粮作物50亩以上且套种面积比例达50%以上的,每亩补贴60元;继续实施大(小)麦、油菜政策性保险。“出台冬种生产指导意见,是调整粮食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省种植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牢固树立国家粮食安全观,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途径,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优化冬季生产区域布局,推进冬季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意见》还要求,各地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服务,做好宣传工作,促进冬种生产稳定发展。要加强冬季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的技术培训,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冬种生产第一线,开展生产督导和技术指导。要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调运和余缺调剂,加强农机具调度,有序组织机械播种、开沟等服务。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完善各项应急防控措施,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保障冬种生产顺利开展。图为桐庐县瑶琳镇兴荣家庭农场员工正在翻耕稻田直播油菜。 怀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