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日前发布了《关于2018年冬种生产的指导意见》(详见本报上期相关报道),推介了今年冬种生产的主导品种。现将部分主导品种介绍如下。
小麦品种
——“扬麦20”
该品种全生育期205天,春性,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穗层整齐,穗纺锤形,株高84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千粒重41.9克。中感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高感条锈病和纹枯病,平均亩产426.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早播。适当增加基本苗,每亩基本苗16万左右为宜。
适宜种植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上海等地)。
西兰花品种
——“绿雄90”
该品种属中晚熟杂交一代种。定植至采收90-110天。生长势强,植株较直立,株高65-70厘米,植株开展度40-45厘米。商品性好,作保鲜出口花球采收,单球重400-450克;作内销采收,单球重750-1250克。球形圆整紧实,蕾粒中细、均匀,色绿。耐寒、耐阴雨性较强,低温条件下花蕾不易变紫,蜡粉较浓。抗霜霉病。适宜保鲜出口和速冻加工兼 用 。 一 般 亩 产 量1200-2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定植时注意去掉生长弱小苗,种植密度2500株/亩左右。对缺硼较敏感,缺硼田块需增施硼肥。注意黑腐病等病虫害综合防治。
适宜种植区域:在全省秋冬季栽培。
油菜品种
——“浙油51”
该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0.1天,属中熟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株高165.5厘米,有效分枝位42.9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10.2个,二次有效分枝数8.1个,主花序长度56.6厘米,主花序有效角果数69.4个,千粒重4.0克。菌核病抗性强。平均亩产180-210公斤,亩产油量80-1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重施基苗肥,需施硼肥,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种植区域:在全省油菜产区适宜种植。
蚕豆品种
——“双绿5号”
该品种植株高约95厘米,花瓣紫红色,单株有效分枝5-6个;有效荚16个左右,二粒荚占40.9%,三粒荚占39.5%,单株鲜荚重450克左右,荚长12厘米;鲜豆种脐种皮绿色,百粒重450克左右,豆粒长3.2厘米,种皮薄,出豆率40-45%。干豆种皮种脐淡褐色,百粒重190-220克。播种至鲜荚采收170-197天。鲜豆质糯,品质佳,速冻加工后肉质不变硬,适合鲜食和速冻加工。耐寒性较好。一般大田亩产790-1000公斤。适宜浙江省种植。
豌豆品种
——“浙豌1号”
该品种植株蔓生,长势较强,株高约110厘米,主侧蔓均可结荚,每株3-5蔓,单株结荚20-25荚。播种至鲜荚采收135-140天。茎叶浅绿色,托叶大,白花。嫩荚绿色,平均荚长9.3厘米,每荚含籽粒7~8粒,豆荚与豆粒大小均匀,百粒鲜重66克。品质佳,耐贮运,适宜鲜食和速冻。一般大田亩产约1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省内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种。穴播,行距3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定苗2-3株,亩用种量约2公斤。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榨菜品种
——“甬榨2号”
该品种中熟,生育期175-180天,株型较紧凑,生长势较强,株高55厘米,开展度39×56厘米;叶片淡绿色,叶缘细锯齿状,最大叶60×20厘米;瘤状茎近圆球形,茎形指数约1.05,单茎重250克左右,膨大茎上肉瘤钝圆,瘤沟较浅,基部不贴地;加工性好,出成率较高;抽薹迟。瘤状茎平均亩产3700-4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多施磷钾肥,瘤状茎膨大后期控制肥水。
适宜种植区域:在浙江省春榨菜产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