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种业

轮作模式增效益,生产观赏两不误

诸暨同山镇千亩红高粱喜获丰收

  •   “那火红的一大片都是刚成熟的高粱!”初秋时节,艳阳高照,近日,笔者走进诸暨市同山镇绿剑村的千亩高产优质旱粮生产示范基地,该镇竹里高粱合作社负责人王均全喜滋滋地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高粱地里,红红的高粱穗上缀满了如珍珠般饱满的穗粒,两台收割机不停地穿梭,农用运输车来回奔波,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清香。10多位农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正忙着收割、脱粒、晾晒红高粱。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该旱粮生产基地面积1000余亩,种植模式为油菜-高粱轮作。高粱主栽品种为“川糯粱1号”“红缨子”和“白藤拐”。其中“川糯粱1号”为高产品种,每亩产量可达400公斤;“红缨子”是酱香型白酒的酿酒原料,用它酿造的酒有一种纯正酱香味;“白藤拐”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十分适合古法工艺酿造高粱酒。基地里的高粱种植采用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播种、防病、收割全程机械化,高粱收割后秸秆还田,用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王均全说:“每亩高粱经加工成高粱酒后,可产生8000元的收益。”
      除了给农户带来可观的种植收益外,千亩油菜-高粱轮作基地还为当地带来了巨大景观效益。进入九月份,高粱即将成熟时,火红的高粱穗子像是缀满了饱满的珍珠似的果实,成片的红色映着绿水青山,成为当地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拍照。2017年同山绿剑村就被评选绍兴市美丽田园,凤凰影视《红高粱》电影创作组也曾在这里进行前期的拍摄取景。高粱已成为当地的旅游名片。
      据了解,该千亩连片高粱生产示范基地,是我省农业部油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是浙江大学水稻与主要经济作物育种联盟试验基地,以及浙江大学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示范基地,由当地“竹里”“展飞”“禾沐”三个高粱专业合作社联合承建。
      蔡仁祥 黄柳苞 魏涛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