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宛诗平来稿说,生活垃圾1袋可兑换胸牌1个,2袋可兑换钥匙扣1个,可回收垃圾1袋可兑换抽纸1包或湿巾1袋……近日,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神山圣湖景区,一些游客用在景区捡到的垃圾兑换西藏特色纪念品。今年6月,巴嘎乡在神山圣湖景区开设“垃圾银行”,鼓励游客和群众拾捡垃圾兑换奖品,破解景区垃圾收运难题,取得良好效果。
时下,很多地方和部门在整治垃圾问题上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相关监管不到位、资金人手不足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我国现行的垃圾治理模式大多侧重于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群众公共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垃圾治理的关键是发动群众,怎样让群众由被动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考验管理者的智慧。笔者认为,只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序、彻底地解决城乡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神山圣湖景区推行“垃圾银行”的做法值得推广。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让群众在参与垃圾治理中得到实惠,并从天蓝、水清、干净整洁的城乡面貌中享受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福祉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