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养宠物,像小猫小狗什么的。可是,你见过有人把孔雀当宠物养的吗?在永嘉县枫林镇东升村,在外经商的村民季统操,担心80岁高龄的父母缺少陪伴,给父母买了蓝孔雀饲养。近日,笔者前往东升村,探寻孔雀背后的暖心故事。
养孔雀为晚年生活添乐
笔者按照村民的指引,来到季统操父亲季至法家中。
在房屋侧门一个角落里,一个用木板和铁丝网搭建成的3米高笼子,就是孔雀的“家”。季至法把笼子的门打开,孔雀慢慢地走到院子里,一会跟着季至法夫妇,一会儿又自在地在院内觅食。
季至法告诉笔者,孔雀是儿子去年冬天给他买的,自己没有养过孔雀,就凭养家禽的经验驯养。季至法的老伴周得蕊向我们“抱怨”:“孔雀很难养,吃的食物不可马虎,蔬菜还要切碎。”嘴上这么说,看着孔雀一直在她身边转悠,她又忙问季至法,需不需要给它添食。季至法则摆摆手说不用,让它自己在院子里溜达去。周得蕊还是不放心,进屋抓了一把蔬菜出来,嘴里发出“咯咯咯”的声音,孔雀就跟着她走。等周得蕊把蔬菜撒在地上,它低头啄了一下,又走开了。看来真是不饿,周得蕊自语道。“平时就喂它吃玉米、萝卜,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养,养得不好,可惜了它。”不过慢慢地,季至法夫妇也摸索出了一些孔雀的生活习性。“它非常喜欢干净,如果笼子脏了就会蹲在笼子的横梁上。因为没有玩伴,偶尔有鸡过来,它会显得非常开心,一直跟着跑。”
孔雀平时时常跟在季至法夫妇身边,俨然是一个小跟班,为二老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这是儿子的一份孝心
季至法刚养孔雀的时候,不少村民图稀奇会去他家看。尤其到了周末,村里读书的小孩回来了,也会去他家看看。一次,有村民看到孔雀跑到了村里的后山上,连忙告诉季至法,才没有弄丢。这也让季至法多了一份警惕,家里的大门尽量关着,怕孔雀跑出去丢了。这孔雀不仅自己养了近一年有感情,更是儿子的一份心意。
季统操告诉笔者,他在北京做服装生意。一次去秦皇岛看到孔雀,就想着给父母买只。“我爸平时没什么爱好,抽烟、麻将、扑克都不喜欢。我听说孔雀很好养,比鸡还好养,于是就想买给他们作伴。有了孔雀的陪伴,父母在老家也没有那么孤独了。”
虽然远在北京,但是逢年过节,季统操兄弟俩都会从北京飞回来,陪父母过节,看望父母。他们也带父母出去旅游,也提出让父母搬入新家生活。“可能是老屋让他们觉得舒服吧,所以我们也尊重他们的意思,他们生活得自在才最重要。”季统操称。
笔者了解到,绿孔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个人饲养及利用。而蓝孔雀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个人如果饲养蓝孔雀,只需到县(市、区)级林业部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取得合法审批即可。
最幸福的事有你相伴
也多亏了老房宽敞的院子,让孔雀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季至法的老屋现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点,季至法告诉笔者,老屋是其曾祖父在道光20年建的,商人出生的他当时颇有积蓄,建有七间二横轩。
从房子的窗户,以及窗户上精致的雕刻,大门上方雕刻的飞龙以及瓦雕,都可看出当年的气派。如今子孙已至第八代,最多时住着十二户人家,而现只有季至法夫妇居住在此。儿子们也提出让他们搬入隔壁的新家,季至法不肯,说还是老屋住得自在、舒服。此外这里也是他与老伴一直共同生活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处都有他们的回忆。
季至法今年80岁,老伴周得蕊82岁。在季至法19岁的时候,两人结为夫妻,已携手走过61个春秋。回忆起两人共度的时光,都在为家庭料理、照顾子女的日常生活中匆忙过去了。婚后两人生育了四个子女。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父母只有拼命地做事才能糊口。两人分工明确,男主外女主内。在季至法的眼中,妻子勤劳又节俭。“孩子她带,家务她干,晚上还纺纱织布,都是她勤俭持家的结果,才把子女养大。”
现在他们依然保持着这种模式,虽然已80岁高龄,但今年季至法还种了几千斤的番薯。此外,季至法还种了多种时令蔬菜,并把多余的拿出去卖。妻子周得蕊在家为他做饭、洗衣,打扫屋子。空闲时光就坐在屋檐下看看孔雀,逗逗孔雀。日复一日,两人就一直这样默契地配合着。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让人感受到两人最质朴的情感。
柳苗苗 陈胜豪 金肖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