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农博·集锦

当“红娘” 牵“红线”

科技供需双方热烈对接

  □本报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水凝纳米膜、西兰花片……在省农博会新农都展区,科技含量满满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让观展者们眼前一亮。11月23日,省农博会开幕当天,举行了浙江农业科技对接大会。会议指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出路是科技、活力在创新、关键在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
  会议指出,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用现代科技服务农业,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要充分发挥“三农六方”合作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要坚持向经营主体、农村基层征集科技需求,以解决经营主体的实际技术困难,切实掌握和破解阻碍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要坚持向科研单位征集科技需求,围绕生态农业创新、机器换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贮存保鲜物流、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把握现代农业发展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好的软环境。要强化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建设,夯实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以省产业技术项目和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为载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要强化科研院校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水平。要鼓励各地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激发农技人员创业创新和科技服务的热情。
  会议强调,要坚持人才兴农,培养乡村振兴主力军。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持续实施定向培养工作。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引导大学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着力发展“农创客”“农二代”,让农业产业发展后继有人。注重农业实用人才和乡土科技人才的培养,结合浙江农艺师学院,开展农业类在职研修生培养工作。会上,中茶所院士陈宗懋作了双减与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主题演讲,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做了成果发布推介。浙大等科研院校与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农业产业技术团队组长单位与省供销社(省农合联)有关单位、省农业农村厅首席专家与农业教育实训基地签订了技术指导协议。
  当天,还公布了2018年浙江省农业科技5个“十大”评选结果(详见本报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