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33岁的赵盛提着行李箱出现在家乡桐庐分水小源村。难得的年休假期,他没直接回家,而是跑去家对门的韩伦语家,提着满满的礼物和积攒了好久的对“父亲”的思念。
今年56岁的韩伦语,是赵盛父亲赵敏华的好朋友。
18年前,赵盛父母先后因病去世,留下15岁的他和年仅6岁的弟弟赵康。这两个还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孩子,从此成了韩伦语每天照顾的对象。他给赵盛赵康零花钱,作为家长去开孩子的家长会……在童年至成年这段敏感而漫长的时光里,对门的韩伦语叔叔成了这对兄弟心目中温暖的“韩爸爸”。而这一切的缘起,就是当年韩伦语自己作出的一个承诺。他说会一直照顾赵家人,这一坚持,就是18年。
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合办村里榨油厂
桐庐分水小源村,大概有2300多人。赵敏华和韩伦语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长大后,赵敏华做了油漆工,韩伦语做了木工,两人经常搭档干活。
小源村家家户户都会种油菜,但唯一的一家榨油厂在20里路外。1989年,经过商量,韩伦语和赵敏华拿出省吃俭用的钱,在赵家开办了一家小榨油厂。“那时候一天需要加工2000多斤油菜籽,我们夫妇和敏华夫妇四个人轮番上阵,前后半夜轮岗,24小时不休息。我和敏华还要负责油渣分离,休息的时间就更少了。”韩伦语说,好在这样的日子是季节性的,榨油厂开工的日子是6月至7月中旬。
开工时非常累,不过收入也很不错。“当时在村里,我们的收入算高的。榨油厂的利润我们两家平分。”
“发小”一家突遭变故,他许下一生承诺
正当两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时,赵家出事了。
1998年,赵敏华的妻子被查出胃癌,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撒手人寰。当时,赵家小儿子才3岁。赵敏华痛失爱妻,可是为了谋生,不得不到外面包工程,很辛苦。赵敏华妻子去世3年后,突然有一天,赵敏华在房间里突发心梗。
等韩伦语赶到医院时,赵敏华已经去世。那年是2001年,当时的赵家除了年迈的爷爷奶奶,就剩下两个儿子,15岁的赵盛和6岁的赵康。
韩伦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一整天,然后许下一个承诺,要像父亲一样照顾这两个孩子,像儿子一样赡养赵敏华的父母。
父亲刚去世时,刚上初一的赵盛不知道如何面对。
新学期开学,失去父亲的阴影仍未消散。早晨赵盛起床,出门就看到韩伦语。“韩叔叔说,送我去上学,给我带了被子、脸盆和开水壶。”看着摩托上捆着的一堆东西,赵盛眼睛有点发酸。
初中开家长会,赵盛给韩伦语打电话,怯怯地说开家长会了,但是奶奶身体不好去不了。韩伦语说:“不用找奶奶,以后你的家长会我去。”初中3年,赵盛的10多场家长会,都是韩伦语去的。
韩伦语还会偷偷塞给赵盛零花钱,10块、20块,一次不会给太多,他希望赵盛能早早培养合理用钱的行为习惯。
毕业后的赵盛出外工作,大年三十那天加班拖到很晚,路上早就没有了车。赵盛着急,给韩叔叔打电话。风雪天,韩伦语开着摩托,去20公里外的镇里接回赵盛。赵盛坐在摩托后座,头靠在韩伦语湿冷的棉袄上,心里暖洋洋的。
赵盛娶妻,可家里的房子破旧不堪。韩伦语贴补了四万块钱,从弄图纸、找工人、选材料、监工、验收,都是他一手操办。等赵盛回家时,新房已经闪亮亮出现在他面前。
当年幼子已然成年,愿为他遮风挡雨
小源村党委副书记陈关飞对韩赵两家的事情很了解。“我住在离韩家100米不到的地方,赵家不幸的事情发生后,韩伦语就像是养了四个孩子。任何东西自己孩子有一份,赵家一对兄弟也一定有。他开的那家榨油厂,收入也不是特别好,但他从没亏待过赵家两个小孩。”
小源村村干部费彬很佩服韩伦语,他说,一天两天照顾别人家的孩子容易,坚持了快20年真的不容易。但这些,在韩伦语看来都是应该做的。“我和敏华是兄弟,他走了,我就觉得自己有义务去照顾他的孩子。”韩伦语不善言辞,但他懂什么叫承诺,榨油厂赚的钱,这些年他也一直坚持分给赵家,一分不少。
赵康和赵盛现在都在湖州打工。赵盛已成家并有了自己的儿子。赵康工作也稳定了。
赵盛赵康两兄弟也许下承诺,等韩叔叔老了走不动了,就轮到他们开车带韩叔叔出去玩了,“我们会好好照顾你,一如当年你为我们遮风挡雨。” 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