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屠关雄:行走新时代 当好“支研者”

  “‘支研’让我更多地走进基层,在工作中收获,也在工作中启发。从当年小伙子忙到现在50多岁了,感觉还是停不下来。”说起“支研者”这件事,被誉为“中国支研者第一人”的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审、浙江《社科动态》杂志创始主编屠关雄说,这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他在恩师、知名社会心理学家、浙江大学教授龚浩然“做中国第一支研者”的勉励下,结合自己的报刊理论编辑工作,支持、支招,研究、研发,协助创建了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浙江大学维果茨基研究中心等,正式开启了“支研者”生涯。近30年里,屠关雄结合本职工作与“支研”实践,相继编撰出版了《德育理论与实践》《少年儿童安全健康教育课本》《家长学校课本》《教育报刊市场论略》等著作,成为一名学术型编辑。
深入田间地头 提炼“担山精神”
  2018年初,为响应省委提出的“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号召,屠关雄按照省社科联倡导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事业一线实践工作,在田野中研究”的要求,自带铺盖一头扎进了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担山村的“田野研究”。
  担山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村班子带领群众,坚持走“生态村”建设道路。至今村集体不但无一分债,而且有千余万元存款,曾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先进集体、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全省党建强发展强“双强百佳”行政村、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荣誉。
  为总结经验、乘势而上,提炼精神、转化成果,屠关雄深入田间地头、9次踏看废矿、突访农户,察实情、细思量。为摸清担山5个自然村的山水林田湖草情况、特别是废弃了9年的矿场情况,大热天他脚穿雨鞋,一天走下来双脚都湿透了。“父亲节”那天,女儿从杭州赶来探望他,却左等右等等不到,原来他在村小店突访聚集在那儿的6位村民……半年下来,屠关雄初步提炼出15个字的“担山精神”——忠诚比宝珍,担当如山稳,干净干成事。
  同时,屠关雄出实招,广联系,提出改进苗木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并冒酷暑赴著名的兰花村——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调研,登门拜访该村党总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明,商讨合作经营模式,达成资源整合意向;支招并发起筹办“农民全面发展研究所”,几度上门延聘,落实了专家小组成员;动员10多批亲友到担山参观,建物流公司;提请省小动物保护协会来担山考察,建文明养犬示范基地……
下基层“抓活鱼” 探寻“支研”良方
  2018年6月,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杭兰英和“乡土教授”何夏寿的事迹感召,屠关雄又来到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被聘为该村的首席“支研者”,先后在党的建设与德育工作、农民文化与乡风礼仪、学生实践与动物保护等方面支招,为村里“补短”。
  因为有着丰富的“支研”经验,屠关雄很快找到了这次行动的“六脉神剑”:在村文化艺术馆的基点上筹建“上虞农民文化馆”,试与城里的工人文化馆比翼齐飞;动议在村乡贤会的基础上建“祝温村缘义会”,把所有与祝温有缘的人士、尤其是报道过祝温村和杭兰英的百余名记者资源整合,共同为祝温村腾飞加油助力;亲自策划起草章程,建立“祝温村婚丧理事会”,全员动员,强化治理,移风易俗;与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联系指导创建省级中小学党建与德育基地……
  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是屠关雄“支研”的一贯风格,在祝温村他算是抓到了一条“大活鱼”。屠关雄发现,虽然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极大改善,但是犬只管理仍处于无序状态,成为当前农村文明提升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和该村村支书杭兰英提议后,村里联合省小动物保护协会,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文明科学养犬示范村试点工作。为屠关雄正在撰写的《农民全面发展》一书,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屠关雄在乡村田野中的支持、支招、研究、研发工作得到村干部的信赖和肯定,也得到省社科联领导以至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关心和关怀。最近,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下基层体验生活时,对屠关雄结合社科刊物工作主动为乡村振兴服务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对此,屠关雄视之为鞭策鼓励。在接受采访时,屠关雄表示,力求通过自身深入的“脚力”、精微的“眼力”、深思的“脑力”、硬朗的“笔力”,更好地体察社情、国情、党情、民情,更好地反映基层的奋斗实践,更好地研究现实问题,探求对策良方,争做中国“支研者”“top”,为勇立潮头的浙江献计献策,尽社科界和出版人的一分力量。
蒋亦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