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豪
“现在卖茶叶贩茶苗一年能有三四十万元的收入呢!”近日,记者在缙云县三溪乡采访时,茶农应成良说,早在2011年他便买了两万多株茶苗种下,第二年便有了2万多元的收入,茶园越种越大,如今他成立了家庭农场,进一步壮大发展黄茶产业。
黄茶在缙云始种于2010年,在短短不到10年时间内,黄茶在缙云已经拥有超1万亩的面积,每公斤均价达到4000元。去年,缙云县产黄茶17.5吨,产值6300多万元。
用当地农民的话说,这一片茶叶,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黄金叶”,成为了缙云远近闻名的一块“金字招牌”,是当地几万茶农家门口的“摇钱树”。2016年,缙云黄茶亮相G20杭州峰会,进一步为缙云打响了名声,更是成为了当地树立了一面产业振兴的旗帜——融合文化元素、激发产业活力、盘活绿水青山、推动乡村振兴。
缙云县轩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轩黄牌黄茶便是G20杭州峰会的指定用茶。轩黄茶园坐落于三溪乡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面积500余亩,四周被森林植被覆盖,云雾缭绕、空气清新,这些天,300多名来自河南、湖北等地的采茶工正在茶园内熟练地采摘一片片金黄色的茶叶。
公司董事长李森洪告诉记者,基地严格把控土壤、水质、空气等关系茶树生长的因素,秉承生态、绿色、安全的生产理念,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清洁化要求生产茶叶产品。“为了优化茶园环境,我们在茶园里套种了10万余株红豆杉,使用有机肥、生物肥、豆饼等作为茶园肥料,茶园全覆盖喷滴灌。”李森洪说,优秀的生态环境、严格的田间管理等成就了“轩黄”黄茶的高品质,高品质意味着高价位。据了解,该公司最高端的茶叶每公斤售价3万多元,最低的也近8000元。“今年,我们开发了受众群体更广的产品,预计售价在700-800元/公斤。”李森洪说。
标准化生产、严格把控种植环境、大力打造品牌等手段让缙云黄茶快速地发展壮大起来,而产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则让缙云的黄茶产业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
1989年出生的叶诗琪是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朱子阁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从最初的朱子阁老茶铺到现在的家庭农场,叶诗琪始终秉承着将“看得见的记忆、留得住的乡愁”融入到品牌当中去。她告诉记者,现在她生产的茶产品,包装上都融入了她自己设计的数十款传统手工艺品,为品茶者带去了原味的乡土生活气息。“目前农场的经营理念就是,将茶产品与千年河阳古村落蕴含的乡村慢生活、乡村传统手作、乡村宁静朴素氛围充分融合,通过茶,向人们传递当地浓厚的文化气息。”
据了解,目前,缙云黄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千亩黄茶村的景象,同时工商资本的投入不断增多,主体规模和质量也逐步提升。据统计,种植黄茶50亩以上的主体有26家,规模最大的达500多亩,规模面积5000亩左右、通过SC认证的有5家、有QS认证的2家,工商资本进入黄茶产业的有5家。2018年,缙云黄茶的品牌价值达2.11亿元。“从一片小小的绿叶子,到现在茶农眼中的‘黄金叶’,这些年缙云黄茶成长的步子越走越快,越走越稳。”缙云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通过对“缙云黄茶”品牌的统一管理,当地茶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影响力也逐步扩大,促进了缙云茶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实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