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绍兴:争先“升级发展”竞风流

  □本报记者 李军
  弄潮儿向涛头立,古越大地竞风流。进入新时代,勇于担当争先的绍兴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持续深化“五星达标”“3A争创”,着力推进园区建设提档升级、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绿色生态提质升级、经营主体壮大升级和农村改革助力升级,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交出了靓丽答卷。
  眼下,绍兴市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创新争先,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美丽升级,乡村建设提“内涵”
  马路宽阔整洁,景观带绿意盎然,小洋楼鳞次栉比,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山林味道……穿行在上虞区小越街道,恰似在画中游,这里的乡村简直“美”翻了。“我们街道共有21个行政村。在‘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助推下,‘厕所革命’、河道整治等保质保量推进,各个村子水更清了,路更宽了,环境越来越好。”小越街道农业农村办主任孟成英告诉记者,目前,该街道正拉高标杆,继续强化创新创优工作。还要着力提升各村经济基础,通过盘活存量土地、闲置公房等,全面实现“村村有物业、村村50万元(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的目标。
  美丽乡村“点、线、面”建设联动推进,景观带跨县域互连互通不断延伸,古村落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去年,绍兴市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档升级,乡村生态环境面貌一新。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闪亮点,农村公厕改造顺利开展,考核成绩位列全省第一。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提升乡村环境,更重要的是夯实经济基础。为此,绍兴市突出创新发展,推进农村改革,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激活闲置农房,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去年1月以来,全市探索推行“闲置农房激活”改革。至今年2月底,已激活闲置农房10585幢、122万平方米,吸纳社会资本24.5亿元,带动农户就业10040人,村集体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分别增加 6267.4万元和7776.8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只有进行时。站在新的起点上,绍兴市正在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力争今年创建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以上,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特色精品村3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到10%左右,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下薄弱村。
产业升级,现代农业迈新步
  春意盎然。诸暨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与现代农业交相呼应,特色独具。“园区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产业面积10万亩,主导产业为珍珠和精品果业。2017年,园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今年将基本建成。”该园管委会的何振辉说。
  园内的“清湖农业”,是一家从事淡水珍珠养殖、加工、销售的科技型企业,是总经理郭伟锋响应政府号召,于2016年回乡创办的。公司投资2800万元的管网式自动化珍珠养殖项目,去年底已完成建设,实现了珍珠养殖生态内循环、水污染零排放,为周边珍珠产业绿色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农业园区建设,对于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推动作用巨大。去年,绍兴市大力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升级,2个国家级试点项目完成投资均超2亿元;2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成功;“双十大”项目完成投资9.88亿元。
  在推进粮食、茶叶、畜禽、蔬菜、水果、花卉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方面,也是成果丰硕:创建粮食绿色高产示范片19个,水果设施栽培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达到4.86万亩,抹茶生产继续领先全国。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美丽“五园一场”创建,并完成创建195个,受到省里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已达103个,无公害农产品463个,“三品”认证率为55%。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目前,绍兴正积极实施“三百五万”工程(提升1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打造10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确保生猪年出栏稳定在100万头;高水平开展1万亩亩产值超2万元茶叶基地建设等“五个一万”主导产业效益提升行动),力争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2%左右,农业现代化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育才升级,壮大强农生力军
“4月5日,田里的水稻直播已全部完成。”绍兴腾凤农场老总王樑,近来时不时要到田地里查看秧苗长势。他说,农场现有350亩粮田,去年的双季稻收成不错,亩产有1100公斤,期待今年能有更好的效益。
  出生于1989年的王樑,除了越城区富盛镇凤旺村种粮大户的身份,还是大学生农创客。2013年,王樑学校毕业后回乡,走上了“新农民之路”。去年,王樑按照绍兴市的扶持政策,享受到了一次性2万元的补助,还被评为区“农创客之星”,获奖励3万元。
(紧接第1版)“我还参加了好几场政府部门组织的免费农技培训,专家贴心的技术指导,让我受益良多。”王樑说,这几年,他真切享受到了政府对种粮大户、农创客的各项惠农政策和服务。
  近年来,像王樑一样在政策“呵护”下茁壮“生长”的大学生农创客,在绍兴正越来越多。率先成立市级大学生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出台省内首个专项扶持政策,启动创业基地建设……在一系列“给力”政策“加持”下,绍兴市大学生农创客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业的领域已涵盖种养加、产供销全产业链,去年经营主体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占19.51%。
  “过去一年,我市不断推动经营主体壮大升级,成效显著: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019家,销售收入400.8亿元;新增家庭农场2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绍兴正积极开展“千家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联盟”。今年,要新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25家,提升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以上,新增大学生农创客50人以上,促进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