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陈诗洁:把事业做成了生活

  □本报记者 唐豪
  从事茶业对陈诗洁来说,无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她常说:“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顺便把这事做成了自己的事业,把事业做成了生活。”对这位“80后”缙云农场主,陈诗洁的朋友有一句评价:“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才华!”
  2011年,读大三的陈诗洁假期回老家,跟随父亲去新碧镇黄碧村山上散步,偶然间看到一片竹林围绕的茶园,茶园里还有几间老旧房子,一下子便喜欢上了这里,便希望父亲将这片茶园给流转过来。“高中时期对乡村田园非常向往,大学时喜欢读一些古诗文,那片茶园在我眼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陈诗洁说。
  2012年大学毕业后,陈诗洁进入缙云县档案局,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那时的茶园,只是她闲暇时一个放松的场所。“一张竹桌,几张竹椅,沏一壶茶,我一坐就能坐上一天。”陈诗洁说,正是对山林间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注定了她后来会全身心投入到茶园经营上来。
  2013年,因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陈诗洁用父亲的名义注册了“瓯越”家庭农场。2014年,随着儿子朱子阁的出生,陈诗洁正式将茶园转到自己名下,并将家庭农场更名为“朱子阁”,正式开始经营茶园。那时候的陈诗洁,白天单位上班,晚上回家带孩子,将孩子哄睡着后,还要坚持写一些文章。“茶园刚刚起步,许多东西要学。”谈起那段时光,陈诗洁说,“那时是真的累,但我始终相信苦尽甘来,云销雨霁过后,便是绚丽的彩虹。”
  2016年,陈诗洁辞去档案局的工作,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农场经营,把她家在河阳村的老房子设计改装之后,变成了一座“老茶铺”,正式开始了她的创业之旅。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她发现河阳是个小村,村民不多,消费能力不强,平时游客也不多,茶叶销售存在很大的问题。后来她想到了一个办法:通过微信公众号,写一些原创的文章,吸引游客来河阳村游玩,并对自己的茶产品进行包装,把茶叶转化成旅游地产品。
  记者打开陈诗洁为家庭农场开发的微信公众号,里面有着形形色色的文章,每一篇都饱含诗意,透着田园生活那一份悠然自得的惬意。文章中、照片里的“主角”几乎都是茶、她儿子朱子阁以及她本人。“每一篇文章都是我自己写的,把茶、儿子和我放到一起,就是想把事业和生活融合在一起,闯事业的同时,也过着自己向往的生活。”陈诗洁说。
  经过短短一年时间,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量越来越多,前来河阳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她的茶叶销售困境也随之解开。不仅如此,她还将自己的产品,发展成了缙云县的旅游地产品,效益明显提升。“去年我们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家庭农场的经营额大约有300万元,今年我又流转了一些优质茶园,面积扩大到了255亩。”陈诗洁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