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仙居县振兴村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张新建——

四次留任为村民 乡村振兴再出发

  •   编者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一代代“三农人”,为祖国昌盛、民族富强接续奋斗。他们将爱国情化作奋斗志,在浙江大地上勤勉实干,探索创新,致力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抒写着发展“三农”事业的新篇章。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讲述那些在“三农”领域执着奋斗的普通人故事,激发新时代“三农人”的奋斗热情,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再创新业绩。

    □本报记者 李曜清
      这段时间,台州有一个人成了网络热搜,在群众中口口相传。他,就是刚荣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仙居县埠头镇振兴村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张新建。
      为什么是张新建?仙居的老百姓能说出许多理由来。而在他担任金竹岭脚村农村工作指导员的7年间,写了4次挽留书的村民们最有“发言权”。
      金竹岭脚,这个距县城60多公里的小山村,在张新建的带领下,从当初垃圾随地扔、多年未建新房的“落后村”,一跃成为了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这也是村民一直不舍得张新建走的原因。
      张新建在该村任职的7年里,集中精力驻村履职,实心实意为民解忧,用心用力用情帮扶,紧紧依靠村“两委”班子,凝聚全村干群力量,啃下了一块又一块乡村发展的“硬骨头”,先后为村里争取到2200余万元的项目资金,建起了190多间新房,带领村民创业致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原来的零增长到2018年的150万余元,人均收入较2011年增长了2倍。
      今年初,组织安排张新建来到离金竹岭脚村30公里外的振兴村任职。这个水库移民村原名三溪村,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曾来到这里考察调研,嘱咐当地党员干部要克服困难,把村庄建设好。张新建牢记总书记当年的嘱托,勤勉尽职,用心谋划振兴村的振兴“良方”。
      “党建强基础,项目聚人心,产业促发展。”张新建组织村“两委”开展入户大走访,到淳安下姜村考察学习,召开乡贤、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共同探讨发展对策。
      短短几个月下来,张新建就获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肯定,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张”。有村民告诉记者,老张一星期里有5天吃住在村里。7月4日,大雨持续。深夜12点多,张新建和镇干部们冒雨检查村里危房,及时转移群众。险情排除了,张新建也全身湿了个透。
      这位“工作狂人”,在谈到下半年即将上初二的女儿时,也不免有些愧疚。他告诉记者,平时只能隔个十天半月,趁着工作间隙,才能驱车3个小时去陪一下住在椒江的妻女。
      在振兴村的半年多时间里,张新建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努力,已经落实了总投资550多万元的8个产业发展项目,投资40万元的文体广场已经建成。眼下张新建正在和县交通部门接洽,争取把镇里的公交中转站落到村里。同时,利用闲置土地打造现代物流仓储的项目,即将公开投标。
      在京参加表彰大会期间,张新建也没有闲着。他向同行的象山畜牧专家请教圈养白鹅产业发展经验,和湖州龙溪派出所高级警长探讨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实践做法。“这次赴京接受表彰,我非常激动。”张新建告诉记者,“我将牢记总书记当年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敢于真抓实干,为我们振兴村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而努力奋斗。”
    张新建(中)正和镇干部一起讨论项目实施方案。胡晓钟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