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昨日,全省绿色防控推进暨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在杭州市萧山区举行。会议强调,晚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即将来临,防治攻坚战已进入关键时期,各地要紧盯目标、突出重点,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做到防对时、用对药、治对症,切实保障晚稻生产安全,坚决打赢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攻坚战。
超强台风“利奇马”过后的高温潮湿天气,给晚稻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条件,防控晚稻病虫害形势严峻复杂。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重于去年,尤其是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将中等偏重发生;稻曲病、二化螟中等发生;稻瘟病在感病品种上流行风险较高;细菌性病害在温州、台州等沿海稻区及老病区有流行风险。
会议强调,各地要坚持预防和应急防治结合,加密监测调查频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治指导意见,加大宣传培训和指导服务力度。要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曲病作为防控重点对象,沿海地区要密切关注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流行性病害,单双季混栽稻区要重点关注二化螟,山区半山区还要关注稻瘟病。要抓住8月下旬和9月中下旬两个防治关键时期,做好晚稻破口期和穗期药剂保护,发现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发病中心要立即用药。要选准对口防治药剂,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适用药剂。
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将做好晚稻病虫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严密关注病虫发生动态。要严密监测预警,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要抓好应急防治,加强农药监管,根据病虫的发生演变,及时组织会商、研究、防控。要强化服务指导,落实科学防控,做好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服务。
会议强调,各级植保部门要加强行政推动、协作联动、集成驱动,加快建立支持绿色防控的政策、工作和技术体系。要创新机制促动,建立健全绿色防控效果的评价体系,扎实推进农业绿色防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