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一片田”的全套服务

  •   9月21日,七星农场的万亩稻田里金黄一片,一眼望不到边,一派丰收景象。农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们介绍,这片稻田面积14300多亩,种植的品种均是“三江6号”“龙粳31号”等优质稻品种,而且稻田的种植、施药、用肥、收割、销售等均可由农场提供一条龙服务。面积如此之大的稻田,农场是如何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呢?
      “现在种田,太方便了。”农场种植户秦玉秋告诉记者,只要打开农场开发的农场信息平台App,海量的信息动动手指便能读取。记者看到,App内信息包括承包合同、成本效益、承包费用等数据文件一应俱全,农场还定期通过App给农户发送种植技术要点。“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活,App内都会有提醒。”秦玉秋对记者说,需要打药的时候,便可以上报农场,农场会派出飞机对几户农户进行统一打药。“飞机打药很快,40多分钟就可以打完1000亩,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用量,而且效果也很好。”
      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只是中心提供的服务之一。中心具备农机经营、农产品营销、农机信息化管理和农机生产指挥调度、农机技能培训、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等5大功能,可为农户与农机厂建立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经营服务,农机信息化管理与农机生产指挥调度升级了地理信息系统、农业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设立,完美解决了大面积土地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施肥的难题。该公司目前共配备飞机102架,飞行员95名,年飞行能力超2万小时,农业作业能力超过2000万亩。“我们还有号称‘空中拖拉机’的AT-802型飞机,最大载药量超3吨,是目前公司载药量最大的农用飞机。”
      互联网、物联网、农用飞机等现代化工具的推广使用,使七星农场的农业智能化水平飞速提升,而建三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强大的科研力量,则为农场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品种和新技术,保证农户增产增收。
      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园区有张启发院士工作站,还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东北农大等8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为园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据悉,通过科技示范带动和成果转化推广,全场粮食作物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50万亩,新增粮食总产6.7亿斤,新增经济效益近10亿元。
      据悉,七星农场年生产粮食能力约15亿斤,粮食商品率和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先后被授予“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测土配方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13年被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标兵”。
      建三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科研人员向采访团成员介绍园区研发的新品种。
    七星农场的万亩大地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