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舟山实施海岛万幢农房激活行动

“小农房”撬动“大资源”

  □本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 张慧敏
  本报讯 绿树扶疏,流水潺潺,客房、庭院、咖啡厅和小泳池,位于嵊泗县菜园镇基湖村的“家外家·几静”民宿,文艺且精致。“这里原是一栋破旧的闲置农房,我以每年5万多元的价格向农户租来,进行改建利用。”29日,民宿老板郭一萍告诉记者,开张近3年来,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省级“金宿”,去年营业额达30多万元。“家外家·几静”民宿,是舟山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模式、盘活闲置农房资源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激发资本人才创业创新,舟山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去年在岱山、嵊泗两县开展渔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及闲置农房盘活试点工作。
  在试点过程中,该市结合各地农房状况、农房经营者和本地旅游资源等实际,搭建全市渔农村闲置农房交易平台,积极引导发展“国资+”“集体+”“社会资本+”“农创客+”等多元投入模式。经营者以租赁、合营、入股等,和渔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小农房”撬动“大资源”,实现了渔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有机融合,渔农户、集体、社会实现三方共赢。
  记者从舟山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市共有3万余幢农房闲置,建筑面积达400余万平方米。至目前,已盘活1100余幢,其中两个试点县约占70%。
  10月16日,在嵊泗举行的舟山市闲置农房盘活工作推进会上,该市再次推出新举措,决定在全市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海岛万幢农房激活行动。力争到2025年末,打造闲置农房集中盘活利用示范区6个以上,激活万幢闲置农房,新增渔农民财产性收入5000万元以上,带动开发闲置土地5000亩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