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黑龙江特色文化符号:桦树皮工艺

  桦树皮画、桦树皮工艺品、桦树皮服饰……一张张桦树皮,在陶丹丹的手里化腐朽为神奇,变身为灵动精巧、美观大气的艺术品。在黑龙江省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室中,笔者日前看到工艺美术专业教师陶丹丹正在为学生们讲解桦树皮制作技艺,一群“90后”细心聆听着。
  41岁的陶丹丹出生于黑河市,父亲陶春来是工艺美术社的工人。小时候,她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模仿父亲的创作。“剪刀、凿子、桦树皮陪伴了我童年大部分时光。”陶丹丹回忆道。
  桦树皮文化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具有丰富桦树资源的国家和地区。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至今仍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传统桦树皮制作工艺。
  陶丹丹曾到访大小兴安岭各少数民族聚集地及内蒙古等地,了解桦树皮制作技艺及相关历史。在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陶丹丹创造了“叠、透、空、悬”等多种桦树皮工艺品制作方法。
  随着《天水》《桦之梦》《龙盘》等作品获奖,陶丹丹的作品走出黑河,走向全国。2006年,桦树皮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8年,陶丹丹的桦树皮制作技艺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为使这门技艺得以传承发展,陶丹丹走进小学进行公益性授课。她每年还为社会人员和职业院校学生举办多场免费培训,已培养数百名民间工艺人才。
  作为黑龙江特色文化符号之一的桦树皮制作技艺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视野:在外交部举办的黑龙江全球推介活动上,在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举办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展览上……桦树皮艺术品每次亮相,都引来阵阵赞叹。(据新华社 孙晓宇 刘赫垚/文 2019年11月1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