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读到毛利的文章《三明治之恋》中关于食堂的议论,不免忍俊不禁。毛利写道:“食堂的菜又油又咸,一开始难免被蛊惑,觉得单位福利真好,10块钱的套餐有鱼有肉,后来发现,这不过就是没吃过食堂的人的想法,像单身多年的王老五一般,觉得回家有个老婆陪,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我对食堂的菜简直深恶痛绝。食堂胖乎乎的大师傅没少被我们调侃。饭菜难吃,我们就杜撰他失恋或跟女朋友吵架了,拿油盐罐子撒气。偶尔伙食好,我们就私下议论他这么敬业肯定好事将近。有次食堂菜里吃出一只完整的螳螂,单位群里炸开了锅,纷纷表示胖师傅肯定对单位心怀不满,打算在另谋高就前下一记狠料……
因此毛利的评价犀利而精准:“只要连续吃几顿食堂,又像围城中的人一样,开始左右挑剔,菜太咸,饭太烂,总之,怎么都提不起胃口。”几顿就万念俱灰,何况是我们这种连续吃了好几年食堂的人。所以钟情于“两片面包、几片菜叶,夹个鸡蛋火腿”的三明治,因其“只是一份果腹的食物而已,和幸福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代表着热量不高、分量很足,仅此而已”。
有一部很小众的日本电视剧《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剧情平淡无奇甚至于略显无聊。身为出版社编辑的女主角回乡继承母亲的遗产:一家经营了几十年的小饭店。她重新装修变成原木系的快餐店,只贩售新鲜出炉的面包三明治和时蔬杂烩汤套餐。这部剧向观众展示了一种除却名利欲望之后,守拙而知足的朴素情怀。尽管剧情毫无反转悬念的情节,却深深打动着我。
食物,对人而言亦是一种欲望。食欲代表的价值观,往往隐秘地抒发了人类潜藏的野心。向往并实践简单饮食的人,追求的通常是知足常乐的境界。
(摘自《扬子晚报》 赵鲁璐/文2019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