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法制

浙江首发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白皮书”

  1月7日,宁波海事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向社会发布《宁波海事法院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情况通报(2015-2019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浙江是全国海岸线最长、海岛最多的海洋大省,得天独厚的港口、渔场、滩涂及海上风景带等资源组合优势,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依托。
  近五年来,负责浙江海洋环境保护司法审判的宁波海事法院依法审理涉及入海污染源、海洋生态损害、石油泄漏等引发的纠纷79起。其中因油污或其他有害液体防治产生的费用纠纷29件,因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公益诉讼案件3件,涉海洋生态环境海事行政案件44件,因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刑事案件3件。
  为应对近年来涉海洋生态环境案件明显上升的状况,宁波海事法院创新开展环境资源审判机制专门化探索;组建专业合议庭审理因油污防治产生的费用纠纷,依法优先保障海事部门清污费;积极探索海域使用非诉执行裁执分离模式,通过办理非诉强制执行案件,依法支持行政主管机关对违反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破坏海洋环境和生态资源的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结合海事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提出了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格局等司法建议。比如发生油污泄漏时,海事主管机关采取的清防污措施的性质及求偿路径不明确,直接决定了清防费用的属性及责任承担,影响了相关清防污单位作业的积极性,应加强研究解决。并提出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格局等四条司法建议。
王舜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