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一熙
农村“空心化”、务农老龄化、劳动力缺乏是当下我国不少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有效破解这个问题,淳安县文昌镇东树坑村“两委一社”尝试引进“旅居养生”项目,使需要居家养老的人士有个良好养生场所,农村闲置房产彰显价值,既能助农增收,又能让村集体经济有了增收途径,真正实现了多赢,为从机制上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提供了典型案例。
东树坑村有110户农户、413口人、1.2万亩生态公益林,拥有良好生态环境,负氧离子含量在每立方厘米1万个以上,交通便捷,是省3A级景区。同时,该村有农房101幢、450间,其中闲置农房近200间,农房闲置率近一半。2019年,村“两委一社”根据该村的环境资源优势,引进杭州千岛湖淳尚实业有限公司的“旅居养生”项目,共接待旅居客1600余人次,实现经济收入2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2万元。该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引进项目和经营主体。
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杭州千岛湖淳尚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旅居养生”项目租房合同,同时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有意愿出租房屋的村民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初期租赁农房90间,3年计划租赁200间,租期为30年。合同还约定房屋用途、租金支付方式、维修事项及违约责任等,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便于“旅居养生”项目尽快落地。
二、夯实环境卫生基础。东树坑村一直恪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保护理念,持续推进“四清四美”环境整治,打造生态美、底蕴厚的村庄文化,建成2公里长彩虹驿道,美丽庭院覆盖面达70%,被评为全县美丽庭院示范村,通村公路被评为县级最美村道。对参与实施“旅居养生”项目的农户,要求将闲置房屋内部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添置空调、卫浴、宽带、网络等必要设施,厨房要清洁卫生,庭院以保持原貌为主。改造过程中需添置的空调、卫浴等由村集体采用团体议价方式采购,每间农房改造资金一般在6000元左右,费用由农户承担。改造后的农房需通过公司验收方能认可。
三、吸引外出村民返乡就业,缓和农村“空心化”问题。该村95%年轻人在外经营快递、劳务等,留守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来料加工等,产业单一,增收渠道狭窄。“旅居养生”项目实施后,东树坑村吸引了一些外出打工年轻人回家乡就业。目前已安排就业20余人,主要从事接待、保洁、餐饮等与项目有关的服务工作,人均月工资3500元以上,使部分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养生项目一期22户户均提供房屋2.5间,最多的5户每户4间。虽然在 2019年5-10月的养生项目试运营期间,农房平均入住率仅有40%左右,但公司严格履行合同,及时兑现租金,22户平均每户房租收入有2万元,最多的4万元。这些农户开始过上了“包租式”的生活。
村里还设立农产品销售专柜,为游客提供蜂蜜、山核桃、土鸡蛋、茶叶、笋干等优质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其中,农户自养的土鸡蛋价格由以前的每枚2元提高到3元,土蜂蜜价格由每公斤50元提升到80元,还供不应求。村里还有3户农户利用自家茶园、菜地供旅居客人采摘、加工,仅2019年“五一”期间采摘收入就达上千元。
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子。养生项目实施后,东树坑村村集体3幢闲置房屋经改造后租赁给公司用于办公、接待、餐饮等,年租金每幢1万-3万元不等。还有1幢集体房子正在设计方案,将改成书画院租赁给公司,供客人阅览休闲。
村集体还把养老中心委托给公司经营,每年收取房租2万元,既利于公司将其作为养生基地的餐饮中心,又方便本村老年人在中心就餐,餐饮中心价格低廉,且菜品和服务水平等明显提升,成为淳安县首个“公有民营”的村级养老服务中心。
为强化管理服务,村“两委一社”部分成员协助公司开展日常管理,公司每间租赁农房每月向村集体缴纳70元管理服务费。2019年,村集体从“旅居养生”项目实现增收12万元,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80%。
五是深化写好留客文章。公司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在上海设立专业运营团队重点招徕以上海为主的旅居客人;在千岛湖高铁站开设通往东树坑村的客运专班,公司也自备车辆接送,为旅客提供更多快捷方便。村“两委一社”以“服务旅居客人”为中心完善村规民约,对农户进行严格的制度培训,要求农户对待客人如亲人一般,使客人宾至如归;投入4万元建成500平方米的野外儿童游乐场,投资15万元建成3处生态景观堰坝,开放村文化礼堂供游客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举行摸鱼、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开展跳竹马、舞龙灯等民俗特色活动以吸引游客,让旅居客人平均居住时间延长至3天以上。接下来,村集体打算流转土地,用于种植果蔬、粮食等,供客人体验农事乐趣;利用山区杂木资源增添小作坊,让客人体验小工艺品制作过程;利用山湾地理优势筑水塘养鱼供客人垂钓,利用现有山道提升游步道;筹备书画创作基地,邀请各地书画创作者同台交流,弘扬传承传统乡土文化。
作者单位:淳安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