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3版:名企名品

小白杏与大

  谁也想不到,小白杏登场时,新疆一些城镇满大街乱扔的杏核,却蕴含着无穷的财富。谁也想不到,一个炒制核桃等干果的小作坊,短短几年却跻身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之列。而这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发现商机、创造奇迹的是义乌的华隆公司。靠着小银杏,新疆轮台县农民收入倍增;靠着小银杏,华隆公司迅速成长为一家资产上亿元的大企业,森王牌小银杏,也成为了中国杏仁行业的第一品牌。
  小商贩慧眼独具,小白杏身价翻番。地处沙漠深处的新疆轮台县是中国小白杏之乡,但数千年来,小白杏也只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一个地方特色水果,多加工成杏脯。小白杏身价的飙升始于7年前义乌干货炒制业的华隆公司董事长毛应理去新疆收购炒货原料。那些满大街乱扔的杏核吸引了他的眼光,挑动了他开发利用的神经。2002年,轮台县华隆农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诞生了。从此,因杏核的利用而使小白杏身价倍增。借助一组数字来作说明吧:0.5-1.8;400-1000;2800-4500。2002年前,杏子收购价仅每公斤0.5元,而今年每公斤超过1.8元;当时农民种植杏子的亩均纯收入不足400元,而今已达1000元;2002年,该县的农民人均收入为2800元左右,而去年则是4500元左右,在这增加的1700元中,有1100余元来自小白杏。该县小白杏种植面积也从当年的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20.06万亩,涉及农户1.1万户。
  赐福于人的人,幸福也常伴随着他。靠着轮台这片数万亩的小白杏基地,华隆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公司把杏肉加工成浓缩果酱出口,杏核则运回义乌加工成开口杏仁,投放国内市场,一举改变了美国杏仁一统中国的格局。同样用一组数字来说明:85%,40%,8000万。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开口杏仁已占国内杏仁市场85%的份额,拥有绝对的定价权;畅销俄罗斯、波兰等地的浓缩杏酱也占国内出口总量的40%;原先投资3500万元组建的轮台华隆公司目前的资产已达8000多万元。
  以干货炒制起家的华隆公司也今非昔比,先后获得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义乌市“十佳农业龙头企业”、义乌市科技型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的主导产品森王牌小银杏,更成了国内杏仁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