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初,在诸暨某媒体工作的阿松到上虞出差,恰巧碰到几年未见的同行小王。小王说:“在你们诸暨,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叫阿黄,是牌头人,那是在杭州盾牌链条有限公司工作时结识的。1994年他下了海,我也调动了工作,因此失去了联系,现在也不知道他在哪里?”阿松拍拍小王的肩膀,信誓旦旦地说:“找阿黄的事,就包在我身上啦!”
阿松怀惴“阿黄、牌头人、杭州盾牌链条”这几个仅有的已知条件,一个电话过来,吩咐我去按图索骥。第二天,我到牌头派出所向民警说明了情况,热心的民警答应帮我在电脑里查一查。鼠标一点,吓我一跳:与阿黄同名同姓的10多个人中,多数是萧山人氏,只有一人是诸暨籍,但这位诸暨籍阿黄并非牌头人!阿松的问讯电话催着打过来,我安慰阿松:“办法总比困难多,你就等着瞧吧!”于是,我启用了第二个方案:利用《农民信箱》找人。经镇相关领导同意,我发出了寻找阿黄的信息。说迟时、那时快,信息发出后仅20秒钟,我的小灵通就响了起来,一位热心的农民信箱用户告诉我:阿黄是牌头镇楼稼坂村花前坂自然村人,早年离开“杭盾”后即在杭州九堡安家落户。不一会,这位热心用户跑到阿黄父母处要来了阿黄的电话号码。
阔别了10多年的好朋友终于联系上了,这高兴劲就甭提了。当得知为他们牵线搭桥的是农民信箱时,诸暨的阿松、上虞的小王和杭州的阿黄都打来电话说:农民信箱太神奇了!
(蒋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