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学会“说话”

  龙龙
  除了聋哑人等特殊人群和婴幼儿外,看似谁都会说话。然而,不少人特别是在年轻基层干部中,不会与农民群众说话的,大有人在。
  ——他们只会说上级领导和文件上、报纸上说过的话,只会说套话、大话、空话;不会从当地当时的实际出发,说自己的话,说实实在在的话,说有独特创见的话。说了半天,没有一句话不正确,也没有几句话能管用。
  ——他们一张嘴就是术语洋文,一开口便是冷典僻词,似乎越深奥越有学问,越新潮越有水平;不会说通俗的话,说形象的话,说深入浅出、明白易懂的话。农民群众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他们跟自己的同仁、亲朋说话,山长水远,千回百转,与乡村的大伯大妈说话,却像背台词;即使是扶贫帮困,也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和农民群众怎么也融洽不起来……
  连与农民群众说话都不会,怎么可能做好“三农”工作呢?
  要学会说话,学会说真话,说实话,说管用的话,说农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喜欢听的话。
  要学会说话,首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与农民群众心相通、情相亲、声相近;其次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走进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把文件精神、领导要求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有用;第三要真诚地拜农民群众为师,向他们学习,用乡土文化和鲜活的群众语言滋润、充实自己,增强与农民群众说话的能力,提高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水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