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志
近年来,台州市路桥区不因大市场大流通而忽视农产品生产,不因农业在GDP中比重小而轻视农业,积极推进“万元田”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共有“万元田”13250亩,比上一年增加13.05%,占全区基本农田的7.22%,平均亩年产值13400元,纯收入7750元。
路桥区建设“万元田”的主要做法:
一是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以科技兴农为突破口,建立园区、基地、示范户三级体系,开展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先后引进各类优质高效新品种200余个,筛选符合市场需求、适宜本地生产的台湾圣女樱桃番茄、以色列番茄、杭州长瓜等16个名特优品种予以推广。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的方式,辐射带动农户22486户,使亩产效益得到较大提高。如以色列番茄等品种使农民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建立部、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攻克白砂枇杷嫁接改良、枇杷保鲜、葡萄防灾减灾和番茄扦插再生等农业科技难关。仅葡萄防灾减灾技术一项,就可增加亩收入近4000元。
二是推进种植模式创新。根据瓜菜品种的生长特性,积极创新农作制度。如由单一的葡萄、樱桃番茄和红茄种植模式改为葡萄+蚕豆、樱桃番茄-西兰花和红茄+丝瓜-水稻、红茄-芹菜-小青菜等轮作套种模式,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并利用大棚技术进行反季节种植,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工作创新。区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订。对新制订的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每个奖励1万元。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使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以上,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四是推进农业服务形式创新。开展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对一些重大农技研发、推广项目,由农技人员负责对口指导,真正做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目前,全区农技人员共联系基地12个,联系大户134户,推广新品种46个、新技术12项。
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承担一家一户不愿干、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降低农户的成本支出。
路桥区在创新成果转化,实现“万元田”建设与技术对接的同时,积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搭建营销平台,实施品牌化战略,实现“万元田”建设与市场对接;提高标准农田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农机化向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渗透,向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全过程延伸,切实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实现“万元田”建设与设施对接。
(作者系台州市路桥区副区长)
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动“三农”发展
县(市)长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