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中华
食用菌是我省的主导产业,也是欠发达地区的支柱产业,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70-80%来自该产业。近年来,我省的食用菌产业虽有长足发展,对农业的贡献率也逐年加大,但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为主,规模小、效率低,标准化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产品出口压力较大,严重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积极培育以经营实体为核心的“业主型”生产基地,用工业的理念指导生产,整合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使菇农、基地和业主相互依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目前,这种“业主型”生产基地的建立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庆元县为代表的以业主投入为主、菇农参与的“农庄型”生产基地。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业主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生产基地,以订单形式明确产品质量、数量要求,再以基地为平台,统一规划,分专业、分任务承包给菇农,并在生产上实行“原辅材料、技术规程、栽培管理、加工销售”四统一,实现生产加工标准化。利用这种模式生产食用菌,可使产品成本降低10%,成品率、产量、菇价均提高10%;二是以常山县为代表的政府引导、业主主导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生产基地。政府建园提供平台,把分散的中小规模业主集聚起来,建立“产业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的运作机制;业主入园规模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组织菇农进行设施化栽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现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该模式可使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到位率达98%以上,标准化覆盖率达100万,菇价提高10%左右。
通过“业主型”生产基地建设,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带来的弊端,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科技水平;有利于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有利于品牌建设,增强食用菌产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实现产业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增加菇农收益,实现业主、基地和菇农的三方共赢。
从庆元、常山两县的实践来看,培育“业主型”食用菌生产基地,必须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坚持“业主市场主导、政府政策推动、菇农联合参与”的原则,以业主为龙头,市场为导向,基地为平台,正确处理业主、基地和菇农三者关系,健全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走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分工专业化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作者系勿忘农集团副总裁)
■农业创新之我见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