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金茹)青山有“金矿”,草木皆是宝。11月5日,省政协举行“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专题协商会,为写好“山上浙江”这篇大文章建言献策。
我省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说到山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贫穷落后,却忽略了山区不仅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还有山地、林木、物种、水能、气候、景观、文化等丰富资源,建设“山上浙江”,就是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山区建设成为全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特色绿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生产扩散、产业转移基地和资源依托型工业的发展基地,休闲观光旅游胜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和珍稀树种生长区域。
专家表示,我省大部分山区还是欠发达区域,建设“山上浙江”,就要把山区发展放到全省全局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创新山区发展理念,树立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协调发展,科技创新,走协作、互补、共赢的开放发展路子。
结合浙江实际,我省将以五个方面作为重点抓手,建设“山上浙江”:利用高山土地资源,发展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富营养的有机食品,把山区农业建设成为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具有较强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把林业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林木资源再造,努力营建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充分挖掘山区矿产资源潜力,进行科学开发利用;我省山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培育了底蕴深厚的山区文化,要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使之成为山区发展的增长点和软实力;在建设“山上浙江”过程中,还将解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目前我省不少地方已开始了建设“山上浙江”的初步探索。衢州充分利用山区矿产资源,发展氟硅高科技产业。龙泉营造3400亩南方红豆杉和3000亩花梨木人工林基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南方红豆杉和花梨木基地。嵊州建立文化艺术村,把根雕、竹编等传统文化特色项目集中培育。永嘉则以楠溪江为载体,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深入实施“文化楠溪江”战略。
新闻链接:据省国土资源厅统计,我省26个欠发达山区县(市、区)有农用地 5952.19万亩;其中,林地4729.25万亩,耕地822.66万亩,园地401万亩,未利用土地215.77万亩。1996年至2007年的11年间,这26个欠发达山区县(市、区)通过对低丘缓坡改造和未利用土地开垦等土地整理途径,新增林地41万亩、园地102万亩。建设“山区浙江”大有潜力、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