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周刊

茅盾文学奖落入“乡村”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于日前揭晓。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湖光山色》、麦家《暗算》四部作品获奖。其中,《秦腔》、《湖光山色》两部为描写当下农村的小说。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湖光山色》主要写的是当下的农村生活,以亚洲最大的水库——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了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
  作者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中国乡村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
  卖家的《暗算》获奖被很多评论家视为茅盾文学奖拓宽审美趣味的一个象征。它将间谍战、密码战、无线电侦听熔为一炉,穿插亲情、爱情、革命事业情。(摘自《辽沈晚报》 2008年10月2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