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人给你奉上的第二道菜,自然是蜂产品。
江山是我省最早被命名为“中国蜜蜂之乡”的县,蜂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县(市)第一,是全国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基地和蜂产品原料集散基地。去年该市实现蜂业总产值5.545亿元,占该市农业总产值的21%以上。
熟悉近几年蜂产业发展的人知道,我国加入WTO后,贸易壁垒慢慢消除,但技术壁垒却越垒越高。在欧盟、日本等设置的技术壁垒面前,江山蜂产品企业和蜂农携手合作,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质量,先后成功“破壁”,为我国蜂产品出口扛起了大旗。
江山是我省乃至全国标准化养蜂的先驱。据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会长汪礼国介绍,2001年,该市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种蜂、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优质蜜生产与质量、王浆生产与质量等5个省级地方标准;2002年制定了无公害蜂产品安全要求、无公害蜂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两个国家级标准;2004年在修订浙江蜜蜂地方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又制定了饲养管理、蜂蜜、蜂王浆3个有机蜂产品省级标准。在严格组织标准实施的同时,该市根据养蜂生产实际,充分利用养蜂产业化协会和全市86个养蜂互助合作社,建立了“协会+合作社+蜂农”的标准化技术推广网络和“协会+合作社+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江山市较早成立的蜂业专业合作社——江山蜂翁蜂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柴翔鹏告诉记者,除了经常给社员提供市场和技术信息、组织社员参加培训外,合作社还根据要求,利用天天和社员在一起的优势,每天派人到各个蜂场巡回检查,督促蜂农不使用抗生素,按照标准化技术进行生产。“我们一般都是几个社员一起出售蜂产品,社员之间相互联保,只要有一个社员的蜂产品出问题,其他几个社员都会受到牵连。社员之间相互很熟悉,所以监督效果很明显。这几年,我们合作社的蜂产品质量一年比一年好。”柴翔鹏说,“养蜂协会和蜂产品企业还有质量跟踪卡,产品出问题了,可以直接找到蜂农。”
除了管理制度的约束外,江山市蜂产品企业还积极采取市场手段,引导蜂农生产优质安全的蜂产品。据了解,该市很多蜂产品生产企业收购原料时,有一个“+10%”措施,如果蜂农投售的王浆在饲养过程中没有使用过任何药物,企业在收购时将在原来价格上加价10%。“有时候王浆价格比较低,企业的加价幅度还有所提升。从近几年来看,每公斤没有用药的王浆,一般能比用过药的王浆高20元左右,按一箱蜂每年生产5公斤王浆,每个蜂农每年养100箱蜂计,就能增收1万多元,这对蜂农的激励作用还是蛮大的。”柴翔鹏说。
江山人有形的手、无形的手同时挥动,努力打造一个安全的蜂产品产业。所以,这道菜,请你尽管放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