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农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全省农业部门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强化制度,规范管理,使农业专业技术队伍总量开始增长,素质不断提高,作用日益显现。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内涵不断延伸,农业主体趋向多元化,农业的多样性功能日益凸显,对农业专业技术队伍的能力、素质和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调研发现,我省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这些障碍和矛盾已成为影响我省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其具体表现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分布不合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人才青黄不接;农业专业技术队伍行政化倾向加剧,人才隐性流失严重。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体制不顺,二是机制不活,三是投入不足,四是认识不高,五是重视不够。
为加强我省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特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政府和农业部门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认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作用,把农业人才工作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广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要牢固树立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勇于创新,加强协作,争做贡献。各级政府要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经费到位。宁波市要求各个县在每亩土地出让金中提留5元钱作为农技推广专项经费的做法,效果很好,值得各地借鉴与推广。
要加大对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力度。建议农业部门成立农业人才与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力提倡团队协作精神,推进农业科技团队建设。根据产业和技术优势,建议省、市成立专家团,县、乡成立区域农技站,拓宽人才使用范围,提高人才资源利用率,形成科研和技术推广合力,提升农业专业技术队伍整体效能。(二)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农业系统技术推广机构政事关系,确保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根据农业工作实际,增加技术推广和应用型研究人才以及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种种养等农业新领域、新产业人才在中、高级职称中的比例。完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首席专家选拔考核机制,做到能进能退,能上能下。建立健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分配奖励机制,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体现价值。(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要制订和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农业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长效机制。要围绕农业重点工作和主导产业开展培训,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市场营销、农业科技信息管理等新兴专业的人才培训,逐步改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使农业科技人才资源配置与农业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格局的变化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