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周刊

美国城市建农场

  随着食物和燃料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农场开始出现在大城市里。纽约拥有大约600个小型农场,代表着美国城市农场的发展劲势。今年7月,一群志愿者将美国旧金山市政厅前面的草坪改造为农用地。这是市政厅草坪自1943年以来种植的第一批农作物。二战期间,美国鼓励全国人民尽可能地种植农作物支持战场上的军人,当时那些种植地被称为“胜利农场”。
  负责设计旧金山市政厅草坪农场的设计师贝拉说:“这已成为都市的迫切需要。”除了旧金山市政厅的项目外,贝拉还与人合作参加一个名为“SF胜利农庄2008+”的团队,该团队专门协调低收入家庭通过后院农庄的方式创造更多收入,同时让人们吃上更健康的食物。
  将城市里的一个停车场改造为小型农场,不仅能够减少该城市的碳轨迹,还能为城市带来收入。2006年费城进行了一次试验,测试一片小型地面能够种植多少农作物,结果这次试验所种植的蔬菜带来了价值6.7万美元的收入。
  以前的城市居民也曾经自力更生种粮食,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居民的餐桌和食物的生产地距离越来越远。现在平均每份食物需要经过2400公里后才能从其生产地到达人们的餐桌。
  城市农场主张者认为,城市农场带来的不仅是食物的丰收,还能为社区合作作出贡献。以波特兰为例,该市缺乏可作为农业用地的空地。于是人们开始开发自家的后院进行农业生产,通常0.1公顷的小型农场需要12户人家的后院一起拼起。
(摘自《新快报》2008年11月2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