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是淳安县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主要种植品种有山茱萸、贡菊、前胡、独活、杜仲、薄荷、小葵子、牧草、桔梗、菊芋、浙贝等。2008年,淳安县建成王阜乡柳塘村等3个中药材示范园区、临岐镇夏中村等33个生产基地、枫树岭镇源塘村等2个良种繁育基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园区面积958亩,总产量113.52吨,总产值368.74万元,平均亩产值达3849元;基地面积1935.5亩,总产量349.569吨,总产值710.608万元,平均亩产值3671元;良种繁育基地面积27亩,年可供种大田用种面积3200亩,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0.8万元。园区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科技应用能力、产业化建设、劳动者素质、药材品牌效应、药材产品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制订发展措施 实施产业规划
近年来,淳安县制定了一系列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稳定和促进了全县中药材生产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制定《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西南中药材产业带”淳安县分带建设规划》(2006-2010年)。同时,该县还制定了《关于优势特色产农业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争取到2010年,全县新发展草本药材1.5万亩,全县各类中药材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总产值达到1.6亿元以上。全县的中药材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布置,一是以道地药材山茱萸为主的北部产业带,总面积4万余亩,主产区为临岐、瑶山、屏门、王阜乡等4个乡镇;二是以黄山贡菊+前胡为主的西北部产业带,总面积约2万亩,主要分布在威坪镇、王阜乡;三是以以栀子+独活等特色草本药材以主的西南产业带,总面积约1.8万亩,主要分布在为枫树岭、大市、中洲等乡镇。
推广主要技术 制定生产标准
为了推行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淳安县已制定中药材产业标准4个,其中杭州市地方标准3个,县地方标准1个。分别是《无公害药材黄栀子》、《无公害薄荷》和《无公害药材贡菊》等三个市级地方标准,以及《山茱萸栽培技术规程》县级地方标准。另外,由淳安县农业局农作站起草完成的县级地方标准《无公害前胡生产技术规程》,正在征求意见中。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5个无公害药材生产基地通过认定,总面积13240亩。
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中,淳安县积极推广规范化生产技术。通过对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的研究、示范与推广,该县因地制宜发展药粮套种、经济幼林套种、桑园套种等多种种植模式,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各地资源优势,积极推广中药材——粮食等高效种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