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交通发达,气候宜人,生态优良,野生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4.7万亩,栽植品种达40余个,其中以厚朴、杜仲、银杏、苦丁茶等木本药材为主栽品种。种植基地分布于等山区乡镇,如开化县的大溪边、林山、马金、村头、城关等乡镇和衢江区的峡川、大洲、杜泽、太真、灰坪、上方、湖南等乡镇.
创建惠农发展模式
衢州市各县(市)的中药材生产已形成多种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开化县的“企业(公司)+基地+农户”就成为该县中药材生产的主要发展模式。如,以泰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红茴香基地,企业出技术和部分资金,农户出土地和投工投劳,产品由企业包收;县杜仲茶研究所建立的杜仲生产基地;以县中药材初级加工厂为龙头,收购全县农户种植的各类药材。这种经营模式在发挥公司诸多优势,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帮助农民学习技术、规避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衢江区探索出“中草药开发研究所——基地——农户”合作生产模式,区中草药开发研究所向药农免费供应种子,种植技术无偿指导,药材全部收购,并制定保护价,深受农民欢迎。
组建专业合作社和中药材协会
今年以来,衢州市以农民自主、自愿成立的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组织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户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推广难、标准难统一等问题,形成了一个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农民看得见、找得着、用得上、信得过,企业离不了,政府靠得住,改革有思路,发展有规划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服务组织。特别是在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中药材需求和市场功能萎缩,药市行情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大部分药农经受住了考验。
积极营造药材林
开化是全省及至全国重点林业县之一,该县每年都要完成一定面积的“退耕还林”任务。为此,开化县积极做好发展中药材和“退耕还林”相结合这篇文章,大力发展药材林,发展药材坡,做到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延伸中药材产业链
由于目前生产的中药材基本上是出售原料,或原始加工,药材商品率低,加工增值量少,直接影响了药农的经济收入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此,开化县泰康制药集团和县中药材初级加工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在提高现有制剂品种质量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虽然没有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其发展势头和趋势已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