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种植中药材品种主要以黄栀子、温郁金、金银花、吴茱萸、山药、杜仲、厚朴、薏苡等为主。2008年全市中药材生产面积7.92万亩,比2007年6.36亩万亩,增24.5%。到201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9.1万亩。
科学合理规划
中药材是温州市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几年来,该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如,平阳县计划到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万亩,产值达3000万元。并积极研究开发金线莲的野生驯化技术,建立珍稀药材金线莲与吴茱萸良种资源圃,使道地药材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建成5个(每个500亩以上)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带动标准化种植面积600亩以上;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5000亩以上。文成县制订出台了《文成县中药材发展规划》,对中药材的发展方向及扶持政策等方面作了翔实的规定,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药材的发展。
抓好基地建设
温州市在发展中药材生产中积极做到“两手”并举,即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如:平阳县已建成吴茱萸、黄栀子两个规范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示范基地,面积达1000多亩,并制订了相应的生产标准和质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宋桥吴岙吴茱萸规范种植基地、龙尾黄栀子种植基地、鹤溪黄栀子种植基地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瑞安市建立了宁益九潭金银花基地2200亩,马屿、高楼、鹿木建立淮山药基地1000亩,陶山、仙降建有温郁金基地1500亩,并正在开展温莪术“GAP”基地建设。
重视科技培训
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种植技术成为农民的迫切需求。温州市农业部门采取带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引进和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提高药农的种植管理水平。如,组织种植大户到外地中药材基地参观取经,组织药农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集中性培训,邀请专家来现场指导,还聘请磐安和福建药农蹲点指导当地农民。
成立合作组织
温州市在建立中药材流通渠道、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的同时,还各地根据当地实际,积极成立专业合作社。如:瑞安沙洲温莪术专业合作社、苍南县玉龙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苍南莒溪怀山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以药材种植大户、贩销大户为主体,为入社农户提供产前种苗供应、品牌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建立流通渠道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温州市的中药材流通市场建设随之兴旺。目前,全市建有药材市场3个,分别位于苍南的灵溪,平阳的萧江和敖江。其中,苍南灵溪的温州浙闽农贸综合市场,占地面积120多亩,是温州地区最大的农贸专业市场。200多家中药材经营户入驻市场。 市场辐射全国13个省的80多个县(市),年平均交易额10亿元以上 。2006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于“中国国产人参鹿茸集散地”国字号金名片。
发展加工企业
温州市充分利用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引导药材工商户创办中药材加工企业。仅苍南县就拥有三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其中,温州大宇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占地1万平方米,生产“宇晨牌”中药饮片,年生产能力达1000多吨;温州华宇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3475平方米,生产“泽人”牌中药饮片,年生产能力达2000多吨。创办于1993年的苍南县五凤栀子开发公司,主要从事黄栀子基地开发和产品加工、销售,现拥有黄栀子基地2000亩,年产黄栀子干果100吨以上。位于瑞安市的天瑞药业有限公司,以生产温莪术注射液为主。另外,淮山药、金银花、莪术等中药材也有企业加工,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