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乡市河山镇庙头村,陆树松、陆树明两兄弟专门养起了500多亩地的蚂蟥。这养蚂蟥不仅让兄弟俩致了富,上月末,还吸引了洋博士前来取经。
养殖蚂蟥出师不利
蚂蟥又名水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告诉哥哥陆树松,蚂蟥俗称“软黄金”,其体内的水蛭素不但可以治疗跌打损伤、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还可用于断肢再植的术后治疗。水蛭虽然在医药上享有较高的价值,但人工养殖还属起步阶段,大面积养殖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市场上缺口较大。“蚂蟥竟然能治病?而且这么缺?养殖了肯定能赚钱。”陆树松想,平时在田地里都能随处看到的水蛭,这个应该不难养。但亲朋好友却不相信这吸血动物能带来财运,大家纷纷反对,可陆树松却毅然决定了。
2002年年初,陆树松去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市场考察后,于当年4月在庙头村承包了35亩农田,投入资金20多万元,买了近10万条的水蛭苗种,开始了水蛭养殖。
陆树松说,虽然自己多次被水蛭吸了不少血,可农村人都习惯了,一旦叮上,赶紧用烟头一烫,它就掉下来了。
但由于没有养殖经验,陆树松兄弟俩吃了不少亏。一天晚上,养殖场工人为了方便,开了一盏白炽灯,而水蛭恰恰是喜光的,大量水蛭都沿着这道光爬了出去。第二天陆树松一看傻了眼,养殖场里的水蛭都消失了,只剩下空空的水塘。
陆树松说,那一年还遭遇了台风和病虫害的影响,让他一下损失了10多万元。
土法上马苦尽甘来
从此,兄弟俩分头向国内多家规模养殖户以及相关的农科院取经。陆树松经过不断探索,还研究出了用网箱养殖。
陆树松说,用上自创的网箱后,就不用再担心黄鳝、龙虾、青蛙这些水蛭的天敌了,也不用担心水蛭逃跑了,“连台风都拿这个网箱没办法。”这一年,水蛭损失大大减少,他们不但把上两年亏损的挽回,还赚了20多万元。
兄弟俩说,虽然他们的养殖产量成倍增长,但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许多收购商都是排着队等提货。2007年水蛭干品价格在180元/公斤左右,2008年最高时达到260元/公斤。
德国洋博士来取经
上月底,养殖基地慕名来了一个叫莱因哈德舒帕的德国人。他是德国萨尔大学药理学博士,长期从事水蛭医用价值的研究,由于德国至今还没有人工养殖水蛭的场所,所以这次他专门来桐乡拜师。
到了养殖场,洋博士一惊,用生硬的中文说:“了不起,中国农民了不起。”
在桐乡的一周,洋博士几乎每天都要到田头看看,不时地向陆氏兄弟提问题,陆氏兄弟也毫无保留地将水蛭的产卵、孵化、放苗、管理等系统地讲解给“洋学生”听。
交流中,莱因哈德舒帕也向陆氏兄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表示回去后,将介绍德国的一些医药生产企业来这里投资合作,帮助他们延伸水蛭产业链。陆氏兄弟听后更是开心不已。 (赵旭升 陈文君)
本栏目刊登创业政策、创业典型、创业点子、创业后援等内容,欢迎投稿。如果你在创业中遇到困难,也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