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与橄榄并列的重要木本油料作物,由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温州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油茶约有10万亩,它们曾长期抛荒自生自灭,但眼下随着市场的风生水起,新一轮油茶热又在该市悄然兴起——
农民参股“抱团”开发
苍南县桥墩镇华玉山野油茶基地是温州市最早的油茶基地之一。2005年,桥墩镇小源村组织村民,以林地参股的形式,成立了苍南县华玉山野油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筹资20多万元,对本村上世纪70年代种下的抛荒油茶林重新开发,修通了机耕路、灌溉井等基础设施,辟出首期3000多亩油茶林。
此后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不断纳进邻村的抛荒油茶林,同时与有关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引进新品种。如今,基地面积超过万亩,核心区达6000亩,已被列为浙江省无公害油茶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区。
2008年,基地产油茶籽15万公斤,榨油4万公斤,产值近400万元。由此带给每家农户平均收入达2100元,昔日抛荒的油茶树一下变成了“摇钱树”。
“这真让人没想到。”小源村村民陈礼进说,他家90多亩油茶树自生自灭了20多年,2007年,他重新开发后加入合作社,一次性领到了1.7万元股金。去年,他卖油茶籽又多了1.4万元收入。油茶盛产期有80多年,这意味着今后陈家将“财源滚滚”。
如今,华玉山野油茶合作社有社员109个,该社理事长李悌仲说,接下来他们的目标是立足苍南,发动更多的农民投入油茶产业。
形成种产销一条龙
李悌仲闯入油茶业缘于偶然。2005年,在外办卤制品厂的他被请回村里任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们都希望这个能人能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小源村海拔400多米,交通不便,农民收入普遍低,唯一值得一说的,是山间有5000亩油茶。
李悌仲用办厂赚到的钱迅速成立了油茶合作社,发动村民投入茶林改造。土地流转的政策出台后,合作社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去年,合作社与中国华州集团进行合作,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榨油厂,生产的玉苍牌茶油通过国家食品安全认证并已上市销售,初步形成了油茶种、产、销一条龙体系。
油茶开发持续升温
李悌仲远非“一个人在战斗”。近年来,温州市各县(市、区)油茶开发持续升温,林农们一边对老油茶基地进行改造,一边纷纷种植产油量更高的新品种。
近年来,泰顺县发动农民投入油茶产业,改造老油茶园4.6万亩,新造油茶基地0.6万亩。泰顺天遥农民开发公司在三魁镇租下2300亩荒山,成立了泰顺县天峰油茶专业合作社,目前种植了300多亩优质油茶苗,利用油茶林养蜂、养鸡,搞立体农业。
文成县的大山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也是温州市最早从事油茶业的公司之一,公司生产的山茶油现在销售到杭州、上海等地。据公司经理金宪伍介绍,之前他们从文成等地收集油茶籽到外省加工,生产成本较高,现在他们准备投入3000万元,建立一个年产5000吨的榨油生产线,为文成等地油茶产业“加油”。
温州市林业局产业处有关负责人说,该市现有油茶面积10万亩左右,油茶业已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年,省里给每个油茶重点县以250万元的专项扶持,目前苍南、文成、泰顺已列其中,其他县市也有望享受到补助。
据了解,现在茶油市场价格约为每公斤80元到100元,普通食用调和油一般为每公斤30元到50元,而初榨橄榄油价格达到每公斤1000元。业内人士认为,茶油对人体的益处不亚于橄榄油,但它的价格却靠近普通调和油,这决定了它将日益走红。此外,精加工的茶油出口到日本、韩国,价格能卖到80美元一公斤。这令业界对油茶发展充满信心。
(白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