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养生

走着走着晕倒了……

高温天谨防热中风

  最近几天,我省连续出现高温晴热天气,最高温度达到了38℃以上。从各地医院传来的消息看,除了中暑外,脑中风的病人也不少,专家提醒,老年人如出现短暂性耳聋、视力模糊、突然发呆等,要防热中风。
高温天热晕老人
  淳安县界首乡86岁的老党员,前两天到村委会去开会。从家到村委会,要走七八里路,中间还要翻一座山。由于天太热,老人吃不消,走到半路上就晕倒了。当时没人看到,发现他时,已经在路上晒了三个多小时了。
  淳安县中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郎小飞说,老人全身皮肤大面积被晒脱落,脱水非常严重,肾功能衰竭,现在还没脱离生命危险。“他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前中风过一次,这次晕倒的原因还在排查,高度怀疑是又一次中风。”
32℃以上要防“热中风”
  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智伟说,中风多发于两个季节,冬季气温低于0℃时和夏季气温高于32℃时。冬季中风,知道的人比较多,而夏季热中风知道的人就少多了,防患工作也就没冬天时做得好。“最近我们医院里,热中风病人出现了一个小高峰。”
  为啥气温高也容易引发脑中风?
  胡主任说,气温超过32℃,特别是相对湿度超过70%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这虽然对防暑有益,但皮肤下的血液循环比平时快了好几倍,使得大脑的血流量减少,这对老年人或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容易诱发中风。
  还有一个原因是天热出汗多,体液消耗严重。而老人对缺水不敏感,处于脱水状态也不知道,这就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流速度变慢,易形成血栓,导致中风。
  另外,夏季开空调,室内室外温差大。一冷一热之间,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内分泌系统障碍。尤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动脉硬化患者影响更大,因为他们的血管舒缩调节能力差,容易造成脑血管的过度收缩和扩张,发生中风的概率更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老人,一定要注意防暑。少去人多、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并注意按医嘱服药。夏天不论渴不渴,都要多喝水。当出汗特别多时,可以喝些淡盐水。喝水要少量、多次地喝。开空调,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7℃。”
夏季出现短暂失明要当心
  胡主任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及老年人,在夏季要特别当心身体给出的警报。“小中风”往往是“大中风”之前的“警报信号”。“小中风”医学上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它的特点是突然出现的、一过性的。可能只有几分钟,大部分不超过一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据介绍,“小中风”的症状有:视力模糊,或突然失明,这是眼动脉输血功能障碍的表现;肢体无力、不听使唤,通常是一侧肢体突然不灵光了,拿不住东西,上不了台阶等;语言表达障碍,想说又说不出来,给别人的感觉是一下子呆住了,愣了会儿。另外,头晕、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耳鸣、暴聋、频频打哈欠等,都是脑血管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如果这种情况发作频繁,那么近期内发生脑梗塞的可能性很大。
(宗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