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国成 林骏) 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五坦村村民姜翠仙家2亩多土地被流转后,就到该村的宝岛农业开发公司当上了一名农业产业工人,这几天她正忙着为公司采摘百合等鲜花。采摘鲜花实行计件工资,姜翠仙每天有六七十元收入,加上底薪每天40元,她一年收入1万多元。像姜翠仙这样既收租金又领工资的“双薪”农业产业工人,在五坦村目前有50多人。
莲花镇是农业大镇,该镇先后流转土地1万余亩,办起了4家农业龙头企业,全镇千余农民也由此跳出了原来“一亩三分田”的框框,他们在领取每亩5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金时,又被企业聘用,在家门口就业,领起了“双薪”。
农业基地季节性临时用工量大,为稳定这批农业产业工人,该镇采取了“以副补主”的做法。东湖村顺意农场合作社共种植1000亩“迷你”甘薯,聘用季节性用工50余人,如果职工仅仅在甘薯种植的4至11月份有活干,年收入很难超万元,大家就有可能“跳槽”。对此,合作社除给每人每年缴纳150元的人身保险外,又利用空闲季节,播种油菜和毛豆。社长张延根介绍,除去用工和化肥成本,种植油菜和毛豆几乎没有利润,但发放的工资有20万元,职工增加了四分之一收入。